首页>
根据【关键词:自由】搜索到相关结果 8 条
-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地位分析
-
作者:
段海霞
来源: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叛
自由
莎士比亚
女性形象
-
描述:
莎士比亚喜剧中出现了许多聪明智慧的女性形象,她们敢于为争取自由、人权及社会尊重而斗争,具有反叛性。但由于历史及社会的局限性,莎翁在喜剧结尾处将女性塑造成了与社会传统习俗更为相符的形象。
-
悲剧抑或自由:解读维多利亚价值观的颠覆者萨拉
-
作者:
尹家兵
周翠华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法国中尉的女人》
自由
维多利亚价值观
悲剧
-
描述: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一部后现代主义的经典之作,小说中作者约翰·福尔斯描述了萨拉这位生于维多利亚时代却不为时代所容的神秘的女性形象,在时人的眼中她是个悲剧,但对自由和独立人格的追求使她成为一位所处时代的颠覆者。
-
“野”与“性”:生命的自由与奔泻
-
作者:
周艳敏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殖崇拜
欲望
自由
女性
-
描述:
中最具代表性也是莫言最为给予审美认同的女性形象。第一章主要从“野”这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女性生命的自由与反抗。表现为三类:第一类是像《红高粱家族》中“我奶奶”戴凤莲那种,敢作敢为、敢爱敢恨,自然、奔放
-
伊迪丝·华顿的女性观
-
作者:
张晓青
来源: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
理想
自由
女性人格
习俗
-
描述:
,但是她们在不断地突破社会习俗的束缚,最终得以自由她实现自我。华顿笔下的女主人公是不断发展的,这其中也寄托了华顿对理想的社会秩序和理想新女性的探求。
-
试论邓颖超的婚恋观
-
作者:
杜玉粉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主
邓颖超
自由
婚恋
和谐
-
描述:
作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楷模,邓颖超关注着与妇女利益相关的各个方面,在婚恋观上,她主张妇女要敢于和旧的婚姻制度抗争,实现婚恋自主和婚恋自由:对于关系终身幸福的婚恋,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和谨慎的态度:她的婚恋观引导我们建立美满幸福的家庭,为事业的发展、社会的和谐作贡献。
-
论乌利茨卡娅代表作品中的女性话语
-
作者:
董颖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庭情节
女性话语
自由
女性
家庭观
-
描述:
本文旨在分析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两部重要作品《索涅奇卡》和《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中的女性话语。乌利茨卡娅是俄罗斯当代著名的小说家、电影电视剧作家。她的作品已在俄罗斯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文学界也从整体上肯定了乌利茨卡娅对当代文学发展进程的贡献。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乌利茨卡娅的创作逐渐引起文学评论家们的关注,也是从那时开始,女作家的作品慢慢成为众多文学论文和网络论坛争相评论研究的对象。今天,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已经成为俄罗斯当代文坛一颗耀眼夺目的明星。作为当代女性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乌利茨卡娅具备了男性
-
十九世纪西方文学中吉普赛女性形像研究
-
作者:
李雁劼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学
社会集体想象物
比较文学
他者
自由
-
描述:
吉普赛女性形象作为自由的象征,较为集中地出现在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极大地冲击了西方的文明秩序。而吉普赛民族女性形象所独具的魅力,更直接地激发出西方人的自由欲望。这一现象出现,是因为
-
自由背后的诘问——消费时代的女性叙事一瞥
-
作者:
岳斌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消费社会
消费时代
政治意识形态
自由
新中国
建国初期
女性叙事
解放
女性形象
男性
-
描述:
在中国,女性的解放从来与政治相关,女性在新中国建立后获得的解放和自由某个层面上是政治意识形态和男性主流权利话语的"恩赐"和"施与"。两性之间的差异和平等问题在建国初期得以缓解的重要方式是"男女都一样"的一种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