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女性视野中的成长书写——解读聂华苓《失去的金铃子》
作者: 钟声   来源: 开封大学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长   聂华苓   《失去的金铃子》  
描述: 《失去的金铃子》是一部成长主题的小说。从生命成长、情感成长及精神成长三个方面对聂华苓的这部代表性作品进行解读,可以看到作家笔下女性人物的成长模式,并认识到其成长意义。
流散语境中的母国记忆:美国华文女作家聂华苓的“回望文学”研究
作者: 仲昭阳   来源: 江南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回望文学”   聂华苓   流散语境  
描述: 本论文以聂华苓融合了中西文化视域的“回望文学”为研究对象,并将其置于比较文学领域,通过对它的跨文化解读,阐释作者在流散语境中以双重文化视角回望母国的态度,发掘其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意义和文化内涵。本论文主要运用比较文学的跨文化研究方法,分别从四个方面论述聂华苓在流散语境中对母国的回望:第一章探讨聂华苓的流散背景及文化身份,并将她置于台湾留学生作家群中来分析其移民生活对创作的影响。第二章解读聂华苓回望母国的历史书写。聂华苓的母国历史书写通过对母国乱象的多维展现,深刻揭示了战争及社会动乱给国人造成的深重灾难和伤害
国族流离的边缘发声--论聂华苓小说的边缘书写
作者: 孙辰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边缘性   少数话语   自由主义   聂华苓  
描述: 聂华苓是早期留学生文学的代表,也是著名的美籍海外华文女作家,被称为“世界文学组织之母”、20世纪华人文学界最重要的推手之一。她的作品描绘了20世纪中国人,尤其是女性的浪子悲歌,描绘了一代人在中国变难之中的“失根”和逃亡,并以此遥契了整个人类的时代历史境遇, “国”、 “家”、 “个人”是贯穿其作品的母题,反映了一代华人移民特殊的心路历程。美华文学在出现之初就必然是少数族裔的,聂华苓的一生始终离不歼一个“外”字,她的小说《桑青与桃红》被西方学者当作是研究亚裔离散文学、少数民族文学、女性文学与比较文学的重要范
乡关何处─论《桑青与桃红》的阴性书写与离散文化
作者: 黃儀冠   来源: 政大中文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离散文化   聂华苓   阴性书写   女性文学   《桑青与桃红》  
描述: 《桑青與桃紅》這本小說初次與台灣的讀者見面是在七○年代初,在《聯合報》副刊上連載,然而卻因為當時的政治及語言尺度的問題,因而被迫腰斬。之後《桑青與桃紅》就如小說的主角經歷飄泊與離散,一九九○年這本小說榮獲美國書卷獎,而美國各大學院校開始以這本小說作為教科書,探討小說關於國族認同與雙重文化的意涵,使小說成為離散文化(Diaspora)研究的文本,大學裏女性文學、少數民族文學、比較文學的學者與學生在課堂上討論這本小說,賦予小說文本多重的論述位置。這本小說與台灣讀者再次會晤,在一九九七年時由時報文化公司出版,近
成长、流浪与归宿——试析聂华苓三部长篇小说的发展轨迹
作者: 侯芮文   来源: 美与时代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本层面   女性视角   少女形象   叙述视角   自传色彩   西方国家   笑与泪   聂华苓   桑青   生存体验  
描述: 美籍华人作家聂华苓的长篇小说创作有一个不断变化成长过程:从纯洁、浪漫带有一丝忧伤与迷惘的少女形象,到精神分裂、被世界遗弃的妇人形象,以及开始以敞开的思维接纳西方,并且西方国家也给予她一片空间的美丽的女性形象,无不打上作者自身的烙印。其作品中凸现出三个明显特征:逃亡主题、自传色彩与女性视角。
视角独特 亮点纷呈——评《台湾女性文学史》
作者: 朱郁文   来源: 厦大中文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天文   林海音   百强   台湾光复   施叔青   朱天心   亚洲周刊   李昂   聂华苓   陈若曦  
描述: 《亚洲周刊》于1999年邀请海内外十四名评委投票选出了"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其中台湾作品有28部,这28部作品中有10部出自女性之手(作者分别是朱天文、于梨华、施叔青、聂华苓、林海音、李昂、琼瑶、苏伟贞、朱天心、陈若曦),占三分之一。相比较而言,入选的近60部大陆作品中,出自女性作者的不到10部,远低于台湾女性作品占入选台湾作品的比例。当然,这份"百强"名单也许并不"权威",也未必能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但它从一个侧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