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社会结构 】搜索到相关结果 9 条
社会性别制度与史学研究
作者:
郑永福
吕美颐
来源:
史学理论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制度
女性史
社会结构
实证主义
描述:
在学术界,把女性史作为专门史研究已是不争的事实,让女性回归历史以改革传统史学,也为不少学者所认可。但是,一个时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女性人物及其活动从一般历史事件中剥离出来,并将其视为女性史;习惯于把在整体史中添加女性活动,即视为对史学的革新。这种研究方式,始终没有摆脱女性在社会变化的主流及历史研究的主流中被孤立出去的倾向。
卫星电视对印度社会形成冲击
作者:
门文
来源:
新闻与传播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冲突
社会结构
卫星电视
印度
描述:
卫星电视对印度社会形成冲击“我有一双蓝色眼睛/我应该怎样做/我有一张红色嘴唇/我应该怎样做/性感,性感/人们都说我性感”。这便是当今印度最“火”的一首电影歌曲。家有年幼子女的母亲深感。③怒,妇女组织义愤填胸,电影工作者大声疾呼,总理七窍生烟,音像店则...
弱嵌入性与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
作者:
韩梅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弱嵌入性
下岗失业女工
嵌入性
社会结构
描述:
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制度转型期。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就业制度的变革和国企改革的深化,城镇下岗职工失业和再就业问题日益严重。城镇女性职工在这场危机中首当其冲。与男性相比,下岗女性在城镇下岗职工中占多数比例,在再就业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多的困难。
本文以下岗失业女工为研究对象,尝试引入女性研究的一个中层理论——“弱嵌入性”理论视角,以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为宏观理论依据,在一些调查资料的辅助基础之上,从个体与结构互动的层面来分析下岗失业女工
佛教妇女境遇和佛教妇女运动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宗教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南亚
佛教
妇女运动
社会结构
宗教文化
境遇
世界
佛陀
描述:
白玉国在2005年第4期《世界宗教文化》上发表文章《佛教妇女境遇和佛教妇女运动》。文中强调,佛陀对妇女的态度从来都是肯定的、客观公允的,对于妇女的优点、缺点都有所指出,女性加入教团也得到了允许。世界佛教妇女主要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到了今日,各国社会结构在不断变化,在各种因素的促使下,妇女的宗教地位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有些地区还非常显著。[第一段]
女性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光明日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研究者
女性主义运动
方法论问题
嵌入性
女性研究
社会结构
西方女性主义
“中层理论”
经济社会学
普通妇女
描述:
女性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性别角度”和“妇女与发展”
作者:
张烨
来源:
美国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界妇女大会
社会性别
性别角度
资源分配
妇女与发展
女性主义者
妇女解放运动
美国妇女
妇女运动
社会结构
描述:
1995年9月4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是国际社会在各国妇女运动的推动下为争取妇女在就业、教育和健康等方面的平等机会所做出的又一次努力。自60年代起,各国妇女已逐渐认识到女性在社会中的不平等地位,她们在不同的国家里掀起妇女解放运动,并利用各种渠道传播着女性主义要平等、要权利的呼声。目前,这种呼声已汇成当今时代强健的音符,形成了不可忽视的力量。女性主义概念有很多,当前讨论最多的主要有“性别角度”(Gender Perspective)和“妇女与发展”(Women in Development
在第三届海峡两岸妇女发展交流研讨会开幕式上的发言
作者:
章仁香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体健康
研讨会
妇女联合会
海峡两岸
妇女运动
社会结构
妇女人权
妇女发展
文化观念
台湾社会
描述:
在第三届海峡两岸妇女发展交流研讨会开幕式上的发言
苏丹妇女的政治参与面面观
作者:
Z·B·埃尔
贝克里
E·M·卡梅尔
来源: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参与
政治组织
重要性
社会结构
苏丹
非资本主义
地方政府
殖民统治
妇女组织
殖民时期
描述:
"政治"和"参与"的概念:批评性的意见在讨论妇女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其作用的著作里,常见一种观点,认为妇女所作的各种决定,对社会上的许多制度并无影响。此外还认为,中东各个社会划分成了分属男女的两个单独的领域
社会角色与女性文学
作者:
花建
来源: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角色地位
女性角色
社会结构
社会角色
女性文学
现代女性
主导地位
角色规范
角色心理
描述:
女性文学的“非女性化”倾向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从苏联电影中的“女强人”到英美女权主义作家蒂丽·奥尔逊等人的小说,它在遥远的中国也引起了深沉的回声。在新时期的女性文学中,一改过去浓郁抒情、纤柔风格,出现了一种由多维视野的开拓、理性成份的强化、强者气质的渗入等构成的反传统倾向。如何解释它的成因?如何分析它的进程?让我们从文艺社会学的角度进行一次新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