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李安电影中女性人物形象研究
作者: 苑娜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李安   社会文化   女性形象  
描述: 近年来,中国电影在走向世界的征途中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为中国夺得了许多世界级别大奖。李安作为其中的姣姣者,两次获得奥斯卡奖,全球奖最佳导演,两个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和两个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他的作品无论商业票房还是艺术口碑都取得了世界级的赞誉,成为唯一一位问鼎奥斯卡奖的华人导演。近年来对李安电影的研究日益增多,而电影中女性人物作为李安电影中重要的一部分,对她们的形象塑造进行系统、深入研究比较少,尤其是从女性意识入手来探讨的更不多见。当下“女性研究”(women studies)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领域,同
论元代婚恋杂剧中的女性世界
作者: 白小金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元代婚恋杂剧   社会文化   爱情婚姻   女性形象  
描述: 一、元代婚恋杂剧创作素材的来源:元代婚恋杂剧的创作素材主要集中在对前代小说的继承和对诗歌、早期戏文情节的选用上。元人对小说中的故事有的是原样照搬,有的是进行了改造和扩充。作家重新敷演前代小说中的爱情故事,这使小说中的人物充满了极强的生命力。同时作家也选择了诗歌和宋元早期戏文中的故事情节作为自己的创作对象,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情节就广为杂剧作家吸收和采用。宋元早期戏文对元杂剧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不仅表现在结构形式上,也体现在相互之间题材内容的沿袭上。 二、元代婚恋杂剧中的女性形象:婚恋杂剧中的
90年代华人功夫片中的中国形象:以成龙、李连杰、杨紫琼为个案
作者: 郭海伦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影视艺术   社会文化   华人形象   功夫片创作  
描述: 本文以成龙、李连杰、杨紫琼三位功夫影星为个案,探讨20世纪90年代华人功夫片中的中国形象。具体地说,在影片文本细读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他们在90年代相继进军好莱坞塑造的一系列华人形象及其对改善西方视野中的华人形象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并试图归纳阐述其成功经验与存在的问题。全文由绪论、正文四节和结语组成。 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部分指出“华人功夫片”概念的可行性与90年代功夫片的典型意义。从“90年代功夫片研究”与“电影中的国家形象及文化软实力研究”两个方向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提出本文重影片细读、重实
唐宋女子教育研究
作者: 邓文博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唐宋   儒家女教   社会文化   女子教育  
描述: 中国古代专门针对妇女的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教材等方面都自成体系,有别于男子教育。正统女教(儒家女子教育)的主要 观念和内容在汉代基本确立。唐宋时期的女子教育表现出多元化面貌。在教育 的内容上,随着唐中后期礼教的回归和儒学的复兴,伦理道德教育有不断加强 的趋势;女子受到较好的文学教育是唐宋时期的一大特色;社会经济发展和市 民文化的兴起,女子艺术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大;思想领域的多元化,士人家庭 的妇女信仰宗教较为普遍,受到宗教的教育;女教读物和教科书的变化反映宋 代女子教育溶于家族教育的趋势。
《撒娇女人最好命》:“女汉子”的银幕形象分析
作者: 仝金歌   来源: 首届长三角影视传媒研究生学术论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女汉子   社会文化   女性形象  
描述: 2015年春晚助推"女汉子"热议,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都市女性电影《撒娇女人最好命》周迅塑造的"女汉子"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影片也收货票房和口碑的双赢。生活中,性格热情善良、简单干练、独立打拼的的"女汉子"们在个人问题上屡屡碰壁,电影中,却牵得心仪人之手。将这一类的女性形象搬上银幕,既是社会现实和舆论的助推,也是影片叙事和银幕女郎形象的扩充与再造。但现实社会中"女汉子"依然摆脱不了男性话语权的塑
子非鱼,安知鱼之苦乐?——1949年后中国男导演视点的女性叙事管窥
作者: 胡辛   来源: 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委员会2009年年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影视艺术   社会文化   女性叙事   电影导演  
描述: 本文对1949年后中国男导演视点的女性叙事问题进行了分析。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女性解放的道路与民族解放的胜利获得同构性的呈现。建国以来电影银幕上男导演对女性时代最强音的叙事,以女性性别的消失为代价,但并不等于性别认同,依然是对女性性别特征的漠视。从一向执着于表现女性生存状态的著名导演谢晋、张艺谋影片中的女性形象来看,对女性生存的展示和叙述依然未摆脱男性视角。香港导演关锦鹏虽是一个例外,女性角色成为叙述主体,但也并非女性生命体验。子非鱼,实难知鱼之苦乐。
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顾晓玲   来源: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角色   社会文化   自我“心狱”   大众传媒   性别本质论  
描述: 一个时代的传媒对性别形象的幻想,往往折射出这个时代人们对两性的要求。两性关系的历史积淀、性别本质论和社会文化的双重复杂因素,往往有意无意地将女性形象作为社会变革时期的某种代码。分析大众传媒中的女性
女性悲剧命运的透视:张爱玲《半生缘》解读
作者: 魏亚莉   来源: 丝绸之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悲剧   社会文化   《半生缘》   女性命运  
描述: 《半生缘》中,张爱玲以独特的女性生命体验塑造了顾曼桢、顾曼璐这两个典型的女性形象,书中对她们生存困境的书写不仅展现了女性的生存悲剧,更实现了对人性的超越。在书中,张爱玲对女性悲剧命运的书写涵盖了三个层面,即社会时代层面、文化层面和生命本体层面。
南方女性的哀歌——《欲望号街车》的女性分析
作者: 孙桂林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批评   欲望号街车   社会文化   女性心理   艺术特色  
描述: 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力图从社会文化、女性心理、语言与其它艺术特色三方面来分析剧中精美而易碎的女性形象,并探求其背后的深刻内涵以及造成她悲惨命运的因素。
毕飞宇小说女性悲剧命运论
作者: 丁欣荣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悲剧命运论   小说创作   社会文化   女性形象   毕飞宇小说  
描述: 毕飞宇是1990年代以来非常重要的青年作家,他创作了许多有影响的作品,而且逐渐走向深刻、浑厚的艺术境界。他以切身体验为基础,剖露现代人生存的挣扎,隐秘的心态。同时,他更加注意体察女性悲剧命运的深层次原因,向纵深处挖掘女性的生存困境。毕飞宇近年来推出的几部小说,受到评论家和读者的热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塑造的诸多具有鲜明个性的女性形象。他深入洞察女性心理,注重挖掘女性命运,细腻地表现人生常态,被称为“女人文学”。 玉米、三丫、小金宝等几个鲜活的女性形象身上所表现的遭遇与命运不仅仅代表女性,更真切反映着当代人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