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浅谈奥尼尔戏剧中体现的男权社会中的女性婚姻观
作者: 石景艳   白光   来源: 科技信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奥尼尔   女性婚姻观  
描述: 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善于在作品中反映社会现实,刻画女性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对其三部剧作《天边外》、《榆树下的欲望》和《奇异的插曲》中女主人公遭遇的分析,探究男权文化对女性婚姻观的影响
浅析《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女性的生存状态
作者: 孙耀霞   刘玉儿   涂妩玲   来源: 金卡工程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福斯特《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男权社会   女性意识   女性生存状态  
描述: 维多利亚时期作家福斯特特别关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生存状态,在其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福斯特刻画了很多女性形象,本文通过分析她们所处的三种不同生存状态,揭示造成这种不同生存状态的深层次原因.
明天将是新的一天——从《飘》看19世纪美国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抗争
作者: 刘红新   来源: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斯佳丽   抗争  
描述: 19世纪上半叶美国社会判断"真正的女性"的标准是女性必须具有四德——虔诚,纯洁,顺从,持家。这一建构于男权思想基础上的女性标准将女性囿于狭小的"妇女的领域"——家庭。从1848年开始,一直到19世纪末,美国妇女在打破"弱者"形象,与传统的清规戒律决裂,走出"妇女的领域"和争取经济独立等方面,做出了艰苦的抗争。玛格利特.米切尔在她的长篇小说《飘》中,塑造了斯佳丽这一为女性权利抗争的典型形象。本文试以斯佳丽这一女性形象为契入点,分析19世纪美国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积极抗争的特点。
守望女性——毕飞宇《玉米》中女性命运解读
作者: 杨莉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权力与地位   男权社会   女性的生存   女性形象  
描述: 现代作家毕飞宇的《玉米》三部曲以充满张力的情节,凄婉哀痛的故事,以及贴近我们身边的人物和女性对生存的体验,成功地塑造了玉米、玉秀、玉秧三位让我们守望着,难以忘怀的超越文本表层结构的女性形象。在男权统治下,在权力与地位的笼罩之下,世俗环境与婚姻的包围之中,复杂的人性和残缺的阴影中,自尊心和尊严的斗争中,展示着活着的命运交响曲,上演着人生的悲剧,让我们在阅读之余思索与追问着现代女性的生存。
飞蛾火中的翔舞——曹七巧与繁漪的悲剧分析
作者: 徐小涛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七巧   男权社会   繁漪  
描述: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与《雷雨》中的繁漪都是现代文学作品中塑造得比较成功的女性形象。二者虽然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性格,但她们生命翔舞的痕迹却有着极为相似之处,那就是在受到来自男权社会的迫害时都进行了极为偏执的反抗。由于力量的过于悬殊,二者的反抗注定了只能是以悲剧收场,但她们虽带扭曲甚或歇斯底里的叫喊却为那时的暗夜增添了新的生机,并作为生活在那个时代下的悲剧女性的缩影留存在人类的记忆中。
飞蛾火中的翔舞:曹七巧与繁漪的悲剧分析
作者: 徐小涛   来源: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七巧   男权社会   繁漪  
描述: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与《雷雨》中的繁漪都是现代文学作品中塑造得比较成功的女性形象。二者虽然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性格,但她们生命翔舞的痕迹却有着极为相似之处,那就是在受到来自男权社会的迫害时都进行了极为偏执的反抗。由于力量的过于悬殊,二者的反抗注定了只能是以悲剧收场,但她们虽带扭曲甚或歇斯底里的叫喊却为那时的暗夜增添了新的生机,并作为生活在那个时代下的悲剧女性的缩影留存在人类的记忆中。
悬崖上的舞者:试析《作女》中的女性困境
作者: 吴泽琼   邓润生   来源: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城市女性困境   作女   两性和谐  
描述: 张抗抗在《作女》中,描写了一批富有典型意义的新一代都市白领女性形象。本文试图以《作女》的主人公卓尔和陶桃作为切入点,分析现代女性在城市环境中陷入的新一轮女性困境。揭示"作女"在追求自由、反抗男权社会秩序的运动中的盲目性以及传统社会观念对女性的禁锢根深蒂固。
“缀网劳蛛”的悲剧宿命——解析娜拉与简·爱
作者: 高鲜花   来源: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娜拉   简·爱  
描述: 娜拉、简·爱是欧洲文学史上典型的具有反抗性格的女性形象,她们的奋斗历程鼓舞了许多女性去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由于两人的成长经历、婚恋感受不同,她们最终的人生走向呈现相反趋势:娜拉离家(出走),简·爱回家(结婚)。不论何种走向,在社会还没有进步到两性彼此和谐共融的阶段,在男性仍居社会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她们作出的任何抗争,都不会冲决男权之网。这是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剧宿命。
论《茶花女》悲剧的成因
作者: 苏屹峰   来源: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救赎   男权社会   自我意识   依附  
描述: 通过对玛格丽特风尘妓女哀怨命运的分析,说明在男权社会里,被置于“第二性”的女性只能依附于男性而存在,而妓女成为腐朽阶级各类人的玩物,等待她的命运只是社会的迫害,各个阶层人的凌辱。那些处污浊之中,仍保持着心灵的纯洁,渴望正常人生活的妇女,她们只能以死亡达到对自身的救赎,她们的悲剧既是社会悲剧,也是男权文化对女性人格、尊严的残酷扼杀;又是性格悲剧,是主人公争取某种世俗以外的价值,以反抗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作品塑造了要求人格独立、追求真正爱情、自我意识觉醒的马格丽特这个美丽纯洁的女性形象,揭示了只有自我意识觉
乔伊斯笔下的女性
作者: 彭珍珠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再现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在《都柏林人》中,乔伊斯以同情的笔触再现了被禁锢在家庭范围内的传统女性的挫折和困苦,对限制女性生活的男权文化进行了批判。乔伊斯同时也刻画了独立自主、具有自我意识、敢于挑战传统的女性,从而有力地反驳了乔伊斯物化女性的观点。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更进一步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女性形象——莫莉·布鲁姆。具有独立思想和判断力的莫莉·布鲁姆对夫权文化进行了批判和嘲讽。她超越了以往的女性人物,是一个全新的女性形象。
< 1 2 3 ... 10 11 12 ... 33 34 3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