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烧马棚》
作者: 刘慧玫   来源: 新课程(教研)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福克纳   他者   美国南方文学   女性角色   女性主义视角   代表作家   女性形象   男性   诺贝尔文学奖  
描述: 威廉.福克纳(1879-1963)是美国南方文学代表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作品中塑造了六百多个人物,其中有诸多女性形象。有评论家认为,从福克纳所塑造的不同女性角色来看,他是个
一朵落寞凋零的玫瑰: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作者: 魏笑甜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艾米丽   男权社会   美国南方文学   女性主义批评   南方淑女   女性问题   玫瑰花   威廉·福克纳   女性形象   诺贝尔文学奖  
描述: 引言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是蜚声世界文坛的一位美国文学大家。他在文学上成就突出,且因其善于将南方的历史记实和社会现实相结合作为自己的不竭创作之源,而成为美国南方文学的伟大代表,并于194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20世纪上半叶这个沉浮激荡的社会漩流中,其作品对女性问题作出了极多的描绘与关注。在其最重要的创作成就即规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嘉莉妹妹》中的嘉莉形象
作者: 张倩   常红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维多利亚时期   德莱塞   男权社会   嘉莉妹妹   反传统性   大都市   新女性   女性形象   生存需要   男性  
描述: 《嘉莉妹妹》是美国作家西奥多·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1871—1945)的一部自然主义名作,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以惊世骇俗的反传统性打破了维多利亚时期的"优雅传统",开创了现代小说的先河。它讲述了颇有几分姿色的农村姑娘嘉莉在繁华的大都市——芝加哥和纽约的生活经历。初到大都市的嘉莉因为一场疾病丢掉了工作,为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她先与推销员杜洛埃同居,后又委身于酒店经理郝斯
被误读的悲剧女人
作者: 张利萍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社会   牺牲品   男权社会   男性主体   他者   麦克白夫人   男权中心   妖魔化   女性形象   误读  
描述: 在《麦克白》这部悲剧中,人们惯于将麦克白称为牺牲品,而麦克白夫人则是一切罪恶的始作俑者,是个不折不扣的恶女人,她被歌德称为"超级女巫"、阴谋中的"佼佼者"。国外评论界400年来对麦克白夫人的总体看法
“献身日常要求”的女人
作者: 黄丹   黄英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平   生活   男权社会   悲悯情怀   乡村女性   传统女性   形象分析   女性形象   小说   情感困扰  
描述: 从2004年登上文坛以来,葛水平便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身份定位,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学坐标,超越了创作初期的想象与选择,直接步入一个理性的阶段。生长于山西文学厚土上的葛水平,她的文字和这块土地有着相通的信息,那些经历过的往事和听到的故事,都成为了她写作的资源。这些资源集中地表现了社会的潮流、时代的信息和生活的本质,由此构成了一个独特的艺术氛围。它和人们的命运、需要,甚至是期待交织在一起,其中有炽烈的情感,有冷静的思考,有实际的行动,从而具有深刻的人生意味。每一个文本的背后,都站着一个决然不同却栩栩如生的形
不同的时代 不同的人生
作者: 陈健   昌杰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方法   比较方法   比较文学研究   女主人公   男权社会   平行比较   传统道德   民族文学   苔丝   小说  
描述: 平行比较是比较文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平行比较方法提倡文学跨国“共时性”研究,即将那些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是并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文学,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属于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异同,并导出有益的结论。 《德伯家的苔丝》是19世纪末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杰出作品之一,这部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苔丝十六岁时被亚雷诱奸,后因失贞被丈夫抛弃,最终因杀死亚雷而被处死的悲剧故事。苔丝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突出的女性形象之一。《我在霞村的时候》是我国著
美国电影《律政俏佳人》评析
作者: 孙婷婷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女性   男权社会   女性特质   不平等   娜拉   美国社会   美国电影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女性自我意识  
描述: 美国电影《律政俏佳人》自从2001年上映以来深受广大影迷的喜爱,电影通过对金发尤物艾利的喜剧人生的描绘,诠释了男权社会的隐性不平等对艾利的影响和阻碍,继承了英国女作家莱辛开创的女性主义道路,通过轻松的故事情节的安排,塑造了一个快乐、积极向上的美国甜心,采用明褒实讽的手法批评了美国社会在各个方面压抑女性自我意识的不平等和歧视,但由于男权社会从根本上无法解决娜拉出走之后的问题,只能给观众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男权意识下压抑扭曲的灵魂
作者: 张昊   来源: 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芙蓉   左倾错误   权力体系   男权话语   男性话语   男权社会   女性意识   男权意识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一、引语 古华的《芙蓉镇》在反思“文革”的众多文学文本当中,堪称是最为深刻和真实的一个。正如著名评论家雷达在《一卷当代农村的社会风俗画》中所指出的那样:“《芙蓉镇》写得真,写得美,写得奇。”[1
从沃克夫人的失踪看华盛顿·欧文的女性观
作者: 王莉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文学   历史传记   男权社会   瑞普·凡·温克尔   女性观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华盛顿·欧文   男性   短篇小说  
描述: 一、引论华盛顿·欧文是第一个获得国际声誉的美国作家,被视为美国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随笔、短篇小说和历史传记使他成为当时美国最负盛名的作家。《见闻札记》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其中的《瑞普·凡·温克尔》和《睡谷的传说》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魔鬼和汤姆沃克》改编自中世纪德国民间传说中浮
向父权社会宣战:美狄亚形象分析
作者: 毛虹方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复仇   文学作品   男权社会   男权文化   美狄亚   社会标准   文化背景   女性形象   歌队  
描述: 在父权制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总是被塑造成温柔体贴的形象,但是欧里庇德斯的戏剧《美狄亚》却打破了这一成规,用新的视角阐释女性的个性与生存,塑造了一个不符合男权社会标准的女性——美狄亚,整个剧本围绕美狄亚的复仇展开故事。
< 1 2 3 ... 20 21 22 ... 24 25 2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