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男权文化】搜索到相关结果 207 条
-
当代女性主义文学对男权文化的突围
-
作者:
肖向东
刘文菊
来源:
河北学刊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话语
男权文化
男权社会
女性主义文学
“性”
女性写作
当代女性
女性形象
女性文学
集体无意识
-
描述:
当代女性主义文学对男权文化的突围
-
变形与解脱——《搜神记》母亲变异现象的审美透视
-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亲形象
思维图式
男权文化
审美
《搜神记》
变异现象
母亲角色
志怪小说
女性人类学
母亲化
-
描述:
变形是中国古代志怪小说塑造形象的常用手法。通过对原始形象的改变,达到掩盖真相、迷惑异性等目的,这都是不争的事实。作为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搜神记》,变形手法的选用自然更是首当其冲。但是,《搜神记》中有一类女性形象颇不符合这一传统,她们是由人到异类的变换,...
-
笨花时代:铁凝小说中的男性形象——构建两性和谐的“村庄”
-
作者:
段惠芳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女性欲望
象征物
男权文化
男性人物
竹西
战争背景
铁凝小说
两性和谐
文学评论家
-
描述:
有文学评论家曾指出,“铁凝笔下的男性永远是小说的背景、附属物或象征物,她笔下男性‘缺席’,并永远‘缺席’。人们难以说出铁凝笔下男性的确切个性,男性的面孔总是模糊的,甚至成了一种单纯的象征符号。在《玫瑰门》中‘男人’有了点儿模样,但却是一个个软弱的、垂死而不堪一击的废物”。笔者认为,上述评论过于笼统与片面。从整体上看,铁凝笔下的男性人物确实不如女性人物积极、丰满,甚至在《玫瑰门》中为了刻意凸显司猗纹和竹西的强悍,铁凝设置了一群软弱、畏缩的男性形象,但我们不能
-
影像独白:徐静蕾电影解读
-
作者:
袁智忠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后现代文化语境
男权文化
新世纪
影像
女性缺席
黄蜀芹
女性叙事
电影解读
独白
-
描述:
进入新世纪,徐静蕾初试牛刀,即以《我和爸爸》、《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两部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由国内而国际获得了不少奖项。徐静蕾的两部电影可看做是后现代文化语境下一个女性主义电影的文本。在文本中,她通过其构筑的符号化意义世界,含蓄、深沉地传达出新世纪东方小资女性在父权主义/男权文化笼罩下,以及面对新生代影像女性缺席的遭遇时,那份生命成长中爱与欲的焦虑、孤独、无法言说而又喋喋不休的哀怨、绝望和“天问”般的倾诉。对于“故事”而言,叙事人称、叙事结构、叙事时空等,是一个导演必须首先面对和精心打造的元素。换言之,它
-
虚伪、自私、卑劣的男性灵魂写真——读魏微的《化妆》
-
作者:
黄柏刚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文化
贞操观念
李敖
台湾作家
传统剧目
写真
女大学生
短篇小说
女性人物
中国戏曲
-
描述:
虚伪、自私、卑劣的男性灵魂写真——读魏微的《化妆》
-
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异化
-
作者:
李继凯
来源: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鲁迅小说
男权文化
男权社会
祥林嫂
女性异化
“吃人”
西方女权主义
专制文化
“人”
-
描述:
在中国,异性是个当代名词,而能发现半个世纪前鲁讯先生小说中的女性人物有异化倾向不能不说是一种大胆的探索。这种借鉴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方法对鲁迅研究是利是弊当然不能一言而断。但对于目前有点死气沉沉的鲁迅研究领域无疑注入了些许活气,应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建立新的女性价值体系
-
作者:
李凤兰
来源:
学习月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价值体系
现实意义
男权文化
独立人格
女性研究
精神人格
自主意识
新旧
贞操观
性别角色
-
描述:
面对新旧交替、多元并存、快速发展的社会,当旧有的价值体系开始撼动,如何建立新的价值体系,重塑女性的精神人格,为当下的女性寻找一个精神的家园,是女性研究的当务之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浅议向警予的女权主义思想
-
作者:
黄妮
来源:
湘潮(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问题
男权文化
妇女解放运动
女权运动
女权主义思想
中国妇女
劳动妇女
妇女群体
女权思想
向警予
-
描述:
19世纪初,男权文化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占主导地位,“中国妇女在中国目前的经济政治状况之下,依旧不能摆脱几千年来礼教的束缚,所以一般妇女仍然过的是生殖机、灶下婢的生活”。[1]传统的封建文化思想,制约着
-
科技发展与妇女解放
-
作者:
杨桂香
陈凡
来源: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就业
心理素质
世界妇女大会
男权文化
女性劳动力
物质生产
妇女解放运动
女性文化
科技发展
现代科技
-
描述:
科学技术与女性解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之际,探讨这个问题更有着特殊的意义。首先,本文作者在分析科技发展对女性就业、女性素质及女性自醒等方面影响的基础上,论证了科技发展为妇女解放提供的前提条件。同时,作者还就科技发展对改变整个社会的妇女观,以及科技发展对妇女组织活动的影响这两方面的问题,阐明了科技发展为妇女解放创造的客观基础,其目的在于使女性同男性一样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
-
从传统到现代: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的角色建构
-
作者:
荀羽琨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角色建构
家庭角色
新时期
男权文化
男权社会
女性角色
女性写作
角色意识
女性文学
女性觉醒
-
描述:
角色意识的建构是贯穿20世纪女性写作的核心命题,体现了女性突破男权文化禁锢,追求独立人格的现代品质。"五四"新女性觉醒的标志就体现在对家庭角色的叛离,新时期女性文学也是在对这一母题的继承中宣告开始的。在社会和家庭角色的抉择
<
1
2
3
...
16
17
18
...
19
20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