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形象的探析
作者: 杨雪   来源: 剑南文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菲茨杰拉德   矛盾心理   迷惘的一代   保守态度   爵士时代   司各特   盖茨比   男性世界   女权主义运动   男权主义  
描述: 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描绘出多个“厌女型”女性。作者以男权主义的视角通过对女性的妖魔化,边缘化和理想化歪曲女性的真实形象,反映出作者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对女性的矛盾心理,以及对当时女权主义运动的保守态度。《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出版于1925年,是美国作家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所写的一部以20世纪20年代的
浅论萧平之于女性形象的独特抒写
作者: 张纪云   来源: 大众文艺(理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传性   政治话语   这个世界   逝水   女性世界   活着   民族大义   一个女性   审美价值   男性世界  
描述: "教授作家"宋萧平以一篇《海滨的孩子》享誉文坛,此后佳作不断,在近半个多世纪的沉浮里一如既往地满怀对文学的挚爱,他以自我满蕴温情的笔触关爱着芸芸众生,涉入最平凡的人生、最真实的人性。萧平特别强调艺术家的"感受",他说"感受是前提,没有感受,也就无从表现"[1]。在其自传性的文章《逝水悠悠》中,
白蛇传说的女性主义研究
作者: 黄宝富   左继华   来源: 时代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话语   男性话语   娘子   思想观念   女性意识   女性意象   雷峰塔   白蛇传   女性形象   男性世界  
描述: 女性屈从于男性的社会历史和思想观念,导致女性主体在社会权威话语序列中缺乏塑造自我意象的文化力量,女性形象在男权话语之下被编造或被分裂.符合男性欲望和想象的女性意象,被描绘为温顺可爱的天使:而违逆男性规训的女性形象,则被无限制地妖魔化.蛇的意象,因为柔软绵长的外貌和伏地而行的姿态,成为男性话语描绘女性形象的一个重要的想象符号,又源于蛇的神秘质地和毒性攻击性被赋予和生成了女性性格的阴险、狡猾、毒辣等负面定义.白蛇的女性传说,在历史叙述中不断变异和变化,然而,总是难以摆脱被男性描述的依附型命运.
黑暗笼罩下的女人:读康拉德《黑暗的心》
作者: 陈晋华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约瑟夫·康拉德   黑暗   小说创作   非洲   中篇小说   女性形象   男人   男性世界   航海   女性人物  
描述: 前言约瑟夫·康拉德于1857年出生在沙俄统治下的波兰,17岁来到法国,开始了自己的航海生涯,后来又在英国的商船上工作16年,于1886年加入英国国籍并开始担任船长。1890年,康拉德驾船驶往非洲的刚果。1896年,康拉德因为身体原因放弃了航海,转而投向小说创作。康拉德一向以善于讲述男人故事,关照男性世界而著称,在其发表的31部作品中,《黑暗的心》不仅可说是其代表作,更是被誉为"19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中篇小说"。
论《飘》中女性的觉醒
作者: 孙凯元   曹晨   杨柳荟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趋没落   南方社会   兰克   女性视角   家庭模式   《飘》   美国南方   男性世界   艾希   女性自我意识  
描述: 玛格丽特·米歇尔在她的小说《飘》中,通过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揭示了美国内战前后南方社会中妇女低下的社会地位,同时也肯定了她们对南方社会的贡献,由衷地赞美了她们博爱无私和勇于反抗、追求自我意识和自主权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妇女应该走出家庭获得解放。一、背景内战的催化作用和社会转型共同造成了女性突破传统的家庭模式,女人被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斯嘉丽完成了从南方淑女到资产阶级女人的转变。女
水性·诗性·神性·人性:文学史视野中曹文轩小说之女性诗学
作者: 王玉琴   来源: 文学评论丛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诗学   诗性   女性经验   曹文轩   人性   女性意识   神性   女性形象   男性世界   水性  
描述: 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是切入作家人物塑造、性格刻画、审美意识、思想观念的重要视点之一,我们阐释了安娜,也就理解了托尔斯泰和托尔斯泰的那个时代;阅读了林黛玉,也就体会出了曹雪芹和曹雪芹的超前之处。在同样塑造了诸多女性形象的当代作家中,曹文轩从"塑造未来民族性格"的高度,写出了男性儿童与少年的理想人格和成长哲学。"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孤阴不长,独阳不生,塑造未来民族性格,当然不仅指男性性格,也包括女性性格。曹文轩笔下的女性形象体现了作家什么样的女性诗学?他所刻画的女性性格是否可以作为塑造民族女性性格的某种典范
张爱玲小说中的“边缘人格”
作者: 陈坤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余人   张爱玲小说   金锁记   女性世界   人格   小说世界   边缘化   女性形象   男性世界   依附意识  
描述: 张爱玲小说世界中的芸芸众生,可谓千姿百态,但也无非都是一些衣食男女,无论他们采用怎样的方式去生活,其最后的结局都是悲剧的,在改变世界艰难的情境下不得不规避这个世界,为他们的人生着上一抹"灰色"。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无论描写女性世界还是男性世界,都让人感到彻骨的寒冷,使她小说世界中的人物永远处在"社会多余人"
人性美好的失落与重建:简评赵凝的短篇小说
作者: 李振红   来源: 牡丹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人性美   性文学   女性小说   陈染   独特感悟   林白   女性生存   男性世界   性中  
描述: 自称"胸口写作"的赵凝,其实是一个对当代女性生存现状有自己独特感悟的女作家,她不仅潜入女性内心细腻地写出了女性叛逆又无奈的复杂心理,还同时写出了女性的成长对男性造成的精神压力及与男性世界的矛盾冲突。在其作品中,赵凝对人性中那些美好东西的失落表达了深切的哀叹,也委婉地表达了内心对于美好人性重建的希冀与盼望。本文主要通过剖析其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来了解赵凝对女性生存的看法与观点。女性文学在被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林白、陈染等
《玛迪》:父权社会语境下的女性想象
作者: 原学梅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想象   父权社会   女性身份   麦尔维尔   占有欲   女性形象   男性世界   男人   女性主义  
描述: 一、引言麦尔维尔的小说《玛迪》在问世后,最初的反应是恶评如潮,当时的评论多数指责该书为垃圾般狂热的言论。但自20世纪50年代起,深藏于这些狂热言论后的寓意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有学者称其为麦尔维尔作品
罗怀臻九十年代剧作中男性世界
作者: 谢艳春   来源: 剧本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男性形象   班固   知识分子形象   蜉蝣   钱谦益   男性世界   范蠡   西施   人格缺陷  
描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中国戏曲经历了八十年代躁动不安、低谷徘徊后的变革时期,也是戏曲进行时代性嬗变的时期。用罗怀臻的话说,九十年代是戏曲从努力“不像自己”的解构到“更像自己”的重构时期。这一时期,罗怀臻先后创作了《金龙与蜉蝣》、《西楚霸王》、《宝莲灯》、《西施归越》、《班超》、《柳如是》、《李清照》、《梅龙镇》、《蛇恋》、《典妻》、《长恨歌》等十多部脍炙人口的优秀剧作,刻画了金龙、蜉蝣、项羽、勾践、范蠡、班固、马续、曹寿、钱谦益、米友仁、秀才、夫、李隆基等众多的男性形象,深刻地揭露了权力和私欲对人性的扭曲和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