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文化差异中的民族寓言——中国与美国西部片比较(续)
作者: 耿明海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寓言   塑造模式   美国西部片   人物形象塑造   类型化   性格   中国西部片   电影艺术   人物塑造   女性形象  
描述: 影像传达是为了使电影的叙事得到更好的表达,而电影叙事的核心是塑造人物形象,中美西部片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亦存在很大差异。美国西部片是一种高度类型化电影,人物的性格具有固定的模式和善恶分明的象征意义。来自东部的善良牛仔和警长代表着正义和法律;歹徒与赌徒代表着恶;东部来的淑女则代表东部文明。美国的西部片被认为是男性的电影,英雄的神话,人物形象也采用了两极化地塑造模式。"所有的西部片中只有一个英雄,那就是西部的牛仔形象。他把上帝扔在身边,把人的责任、自由和来复枪扛在肩上,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去建立法律,结变异域文明,拓
扩张?传播?交流?
作者: 周政保   来源: 当代电影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语言   电影文化   中国电影   文化交流   好莱坞电影   第三条道路   《泰坦尼克号》   女权主义   电影艺术   女性形象  
描述: 扩张?传播?交流?从文化角度感受《泰坦尼克号》周政保谈文化难,谈影视文化更难。电影不仅仅是电影,也不仅仅是艺术或所谓的“文化”,若要以文化的视角谈论电影、特别是谈论一部具体的影片,那便是难上加难的事。我们生活在一个传统的或约定俗成的世界之中。说到底,...
样板戏电影:女性意识的缺失与变异
作者: 李江杰   来源: 理论与创作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变异   京剧现代戏   革命样板戏   女性意识   《红旗》杂志   “样板戏”   电影艺术   制作周期  
描述: 样板戏①概念的首次运用是在1967年第六期<红旗>杂志社论<欢呼京剧革命的伟大胜利>一文中,样板戏一词的选用契合了对优秀京剧现代戏的赞美以及欲将其作为楷模和榜样之意.为了使舞台样板戏得到推广和普及,艺术家考虑到电影艺术所具备的大众性和制作周期短的特点,于是就促成了电影与现代京剧舞台剧的结合,革命样板戏电影②便在文革的特定时代背景之下应运而生.革命样板戏电影借助于继续革命的时代主题和三突出的表现形式,使之能够对广大民众产生比其它艺术形式更大的宣传和鼓动效应.在文革特定的时代背景中,政治本体论对电影艺术产生强
争奇斗艳 各具神采——漫评近期银幕女性形象的塑造
作者: 刘汉铭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斯琴高娃   金像奖   电影创作   郑君里   女演员   女性形象塑造   电影艺术   香港电影   王馥荔   青春祭  
描述: 近来,在诸多引人注目的影片 中,女性形象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一 个特殊的位置。一批女演员以新的 艺术气魄,表现出人物深邃的灵 魂,充满生气的丰富性格,在很大 程度上为我国电影艺术扩大了思想 容量和艺术容量。 斯琴高娃因《似水流年》一片 获得年度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 角奖。观看该片后,我极力想从银
百年一梦──电影与女性
作者: 贾磊磊   来源: 电影创作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神话   女主人公   世界电影史   好莱坞电影   影片   爱情故事   电影艺术   女性形象   银幕   电影观众  
描述: 百年一梦──电影与女性贾磊磊电影,这条流光溢彩的梦幻之河,到今年已经整整流淌了100年!任何艺术作品所表现的中心的中心内容都是人。如果说电影的诞生就是为了尽展人间春色光、挽住世界美艳的话,电影首要的表现对象就应当是女性。因为青春美色是女性天生的财富,...
中国电影中的新女性、新形象
作者: 赵实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   女性电影   中国电影   电影工作者   中国妇女   “五个一工程”   电影制片厂   新女性   电影艺术   女性形象  
描述: 中国电影中的新女性、新形象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赵实近两年来,在中国的银幕上,涌现出了一批新女性的艺术形象,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妇女的新生活、新追求、新境界和新情操,女性电影工作者的艺术成就也越来越光彩夺目,她们已广泛地参与了电影创作生产、发行放映、经营...
超本文的叙事与话语——重读“ 样板戏”
作者: 李列   来源: 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人话语   欲望   英雄人物   叙事结构   “样板戏”   集体话语   发送者   电影艺术   意识形态话语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从话语理论的角度,对“样板戏”的叙述内容、叙事的欲望与法则、叙事手段等进行了分析。指出:从本文的意义上来说,“样板戏”己经失去了电影的本质意义而进入了一种“超文本”的范畴,是一种意识形态规程的叙事与话语形式,其本质就是以畸形的集体话语对鲜活的个人话语的一次成功的反动。
女人·女性·女权
作者: 宝光   来源: 电影艺术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处女作   西方女权主义   影片   故事   气氛   电影制片厂   电影艺术   女性形象   座谈会   女权意识  
描述: 上海电影制片厂的青年导演彭小连在她的影片处女作《我和我的同学们》获得成功之后,又迅速地推出一部新片《女人的故事》。《电影艺术》编辑部于1987年10月4日在京召开影片《女人的故事》的座谈会。参加座谈的有(按发言顺序)王云缦、周传基、唐家仁、郝大铮、邵牧君、李陀、倪震、郑洞天、孔都、王妮妮等同志,进行了气氛十分热烈的讨论。座谈会由本刊副主编王人殷同志主持。
从神话到现实:从《一个都不能少》看张艺谋的艺术取向
作者: 曹而云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假定情境   张艺谋   纪实性   艺术处理   张艺谋电影   电影艺术   艺术取向   女性形象   审美价值   生活化  
描述: 在“第五代”导演中,张艺谋以其相当独特的方式在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前期的影坛上以他个人的神奇故事,谱写出一则当代中国自我“神话”——张艺谋电影文本神话,同时为自身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张氏在其电影艺术追求过程中,特
张艺谋导歌剧别开生面 《图兰朵》轰动“歌剧之乡”
作者: 李尔葳   来源: 华人时刊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普契尼   图兰朵   中国文化   佛罗伦萨   歌剧演出   电影艺术   张艺谋导演   电影导演   女性形象   意大利歌剧  
描述: 经过近一年的艰苦筹备和精心策划,张艺谋和他的助手们在世界闻名的“歌剧之乡”佛罗伦萨创造了一个歌剧奇迹。6月3日,曾自言不懂歌剧的他导演的歌剧《图兰朵》,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首演即大获成功,像贝尔多鲁奇、索菲亚·罗兰这样的大电影艺术家以及众多歌剧迷“蜂拥而至地去争看《图兰朵》”(引自罗马《大同报》)。自6月到7月的十几场歌剧演出票早已被观众抢购一空。这是张艺谋作为电影导演在电影之外为中国人争得的又一份荣誉。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