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理想】搜索到相关结果 52 条
-
永远的百合花
-
作者:
张晓青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
理想
自由
女性人格
习俗
-
描述:
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1862-1937)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个在批评界多次引起争论的作家。尽管国内对华顿的研究还很少,然而在其故乡美国,对她的研究可以说是非常丰富,不亚于任何一个大作家。本文的研究旨在分析华顿小说中所体现的女性观点,并借此引起国内学界对华顿的重视。 在伊迪丝·华顿的小说世界里,她所关注的是女性及其生存状态,但伊迪丝·华顿并不是一个女性主义者,她的道德观也趋于保守倾向。把她当作女性主义者仅仅是因为她的小说里充斥着形形色色的女性人
-
游离在两个世界之间的人──哈代晚期小说中主要悲剧人物研究
-
作者:
代玉香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实
哈代
理想
自我分裂
威塞克斯
-
描述:
生活和创作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托马斯•哈代是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名伟大的文学大师。他最杰出的文学成就就在于他的小说创作,曾被誉为“英国小说界的莎士比亚”。自然,一个世纪多以来,评论界对他小说的研究一直进行得如火如荼。大量的研究集中在对其作品的主题、宗教思想、人物形象和悲剧性的剖析。尽管如此,就其小说的人物研究而言,尚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有待深化之处。其中包括对哈代后期小说中人物的类型研究。据本文作者掌握的文献来看,已有的人物研究要么集中在对单个人物命运的分析,要么以女性主义为切入点,研究其女
-
晴丽与苍凉
-
作者:
朱逸冰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实
张爱玲
理想
女性话语
冰心
-
描述:
冰心与张爱玲,是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长河中两道美丽的风景。冰心在一九一九年步入文坛,用“爱的哲学”营造女性晴丽的世界。四十年代成名的张爱玲,则以冷漠的态度俯视女性苍凉人生。由此,亲子、亲属、两性三种关系在冰心和张爱玲的文本中得到不同的诠释,折射出两位文化背景不同的作家所持的不同的文学追求:
冰心写通俗之物,抒普泛之情,以“审美”切入时代女性生活;张爱玲择世俗之人,书鄙俗人性,从“审丑”角度挖掘存在于一切时代中的女性生存真相。冰心笔下的女性认同男性中心论,依然停留在往外寻求力量和勇气的阶段;
-
试论元杂剧之爱情剧中的懦弱男性形象
-
作者:
王晓航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想
元杂剧
懦弱
责任
爱情剧
男性
-
描述:
在元杂剧的爱情剧中,创作者们塑造了一系列成功、独具个性的女性形象,她们敢作敢为,坚强智慧,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己的爱情与幸福,而男性却表现得懦弱与胆小,在这懦弱的背后,包含了男性肩负的责任和创作者们对待爱情和社会的双重理想。
-
神性和人性的完美融合——《八月之光》中莉娜·格罗夫的身份解读
-
作者:
赵千
金文宁
来源: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八月之光》
理想
人性
莉娜·格罗夫
神性
上帝
耶稣
-
描述:
人物,通过分析莉娜集上帝之崇高,耶稣之使命,以及作者之理想于一体的多重身份,揭示莉娜神圣的人性之美以及作者对人类自我完善的坚定信念和对其前途命运的无限关怀。
-
西方浪漫主义对茅盾小说中时代女性的影响
-
作者:
宋卫琴
来源: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
真实
理想
浪漫主义
茅盾
时代女性
-
描述:
20世纪初西方浪漫主义传到中国,中国人从自己的现实问题着眼,对西方浪漫主义进行了有选择的接受。浪漫主义在中国文学领域内主要表现为个性主义的追求和情感主义的泛滥两方面。茅盾小说中的时代女性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浪漫主义、时代女性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表现,使人将浪漫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时代女性的独立追求及其命运与中国近代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思考。浪漫主义进入中国,便加入了个人独立、女性解放和民族救亡的重奏中。孙舞阳和章秋柳是茅盾在中国革命的不同时期塑造的女性形象,是浪漫主义在当时处境中的不同表现。
-
老舍的家庭、社会理想及其救国之路
-
作者:
任梦华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意识
理想
国民性格
婚恋模式
女性形象
救国之路
-
描述:
老舍的家庭、社会理想及其救国之路
-
理想与现实:论奥尼尔戏剧中男权社会下的女性悲哀
-
作者:
吴婷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实
理想
男权社会
尤金·奥尼尔
话语权
女性主义
-
描述:
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一生创作了六十余部戏剧作品,先后四次获得美国普利策戏剧奖,也是美国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剧作家。他之所以能引起世界剧坛的青眯,是由于他在悲剧创作方面的杰出成就。尤其在《安娜·克里斯蒂》、《榆树下的欲望》及《奇异的插曲》这三部剧作中刻画了三位角色鲜明的女性悲剧人物安娜、埃比及尼娜。其中《安娜·克里斯蒂》和《奇异的插曲》这两部剧作先后都荣获普利策奖。本文从当时的社会现实着手,结合三位女主人公的不幸经历,分析男权主义对当时女性的影响。他笔下的女性,因所处的社会地位而受到束缚,甚至丧失了
-
追求理想的人性:论琼瑶笔下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鸿宇
来源:
大观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人公
理想
形象
人性
女性意识
文学创作
生活圈
爱情故事
-
描述:
琼瑶笔下的小说世界是现实生活奇幻的影子,寄托着作者对理想人性的向往和追求,琼瑶以独具女性气质的文学创作为读者谱写出一篇篇哀艳、缠绵、狂热的爱情故事,作品里那些大方美丽,纯情得不食人间烟火的女主人
-
女性广告的叙事策略
-
作者:
尹小玲
来源:
新闻爱好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策略
化妆品
目标市场
理想
女性消费
广告叙事
身体形象
幸福生活
身体效果
女性形象
-
描述:
自广告诞生以来,女性就是其青睐的对象,她们同时处于商品交换之循环的两个时刻——既是广告和商品美学中受宠的符号,又是主要的目标市场。我们所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