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爱情】搜索到相关结果 581 条
-
古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系列
-
作者:
张蜀君
来源:
社会科学杂志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哲理
作家
金叶
女子
人物性格
《芙蓉镇》
爱情
丈夫
读者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有一批生动活跃的女性形象闯进读者的心间,使读者为之动情:胡玉音(《芙蓉镇》)、盘青青(《爬满青藤的木屋》)、金叶(《金叶木莲》)、蓝妮(《蓝妮》)、竹妹、王竹(《姐姐寨》)、观音姐(《相思树女子客家》)、杨梅姐(《“九十九堆”礼俗》)、秀秀(《浮屠
-
“梦中的洛神”——张贤亮小说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雷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系列
作家
美学理想
劳动人民
生活中
张贤亮小说
劳动妇女
爱情
艺术形象
女性形象
-
描述:
一、独特的女性形象系列一个阅历丰富、创作走向成熟的作家,往往以他多产的创作提供一系列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他对生活的态度和美学理想。在这一点上张贤亮的小说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他把长期的底层生活中形成的对人的美好信念作为基础,以深沉的笔调,强烈的感情,塑造了一系列底层劳动人民的形象。有邢老汉(《邢老汉和狗的故事》)、司
-
东西方“病态”女性形象价值探微
-
作者:
张业余
来源:
怀化师专学报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西方
作家
茨威格
女性意识
丁玲
内海
爱情
莎菲女士
女性形象
陌生女人
-
描述:
奥地利的茨威格与中国的丁玲在文坛上有幸同生却无缘神交,最终成为擦肩而过的知己,实为文学史上一桩憾事。而得以欣慰的是,把名篇佳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莎菲女士的日记》(以下简称为《陌生女人》、《莎菲女士》)进行比较,却仍可感受到他俩情感交流、声气互通的默契与热烈。无论是从创作的社会意识来考察,从对女性意识的剖析来鉴赏,还是从精神内海这一视角来探照,我们都可看到,他们塑造的两位女性形象有着惊人相似的文学价值,并各自散发出东西方女性所特具的芳香。
-
沉默的歌者:论洛央的文学创作
-
作者:
于宏
胡沛萍
来源:
西藏文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藏族文学
作家
艺术世界
现实生活
文学创作
爱情
伦理
中国当代
女性形象
写作理念
-
描述:
在当代藏族作家群中,出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格央只能算是一个后起之秀。她的作品,在思想上还无法与那些在当代藏族文坛上纵横驰骋、时日已久的文坛"名宿"相提并论;在行文构思、艺术技巧上,也还无法与那些在艺术风格上具备了成熟品格的作家等而视之。但这并不意味着格央的文学创作就没有属于她自己的艺术倾向或风貌特
-
情之所至,生死由他:试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人物形象
-
作者:
孔文峣
来源:
南国红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柳梦梅
华彩
牡丹亭
临川四梦
游园
杜丽娘
爱情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汤显祖
-
描述: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夜来闲读《牡丹亭》,字字珠玑入耳让人回想起去年7月的一场演出—广府华彩。第一次听粤剧演唱的《牡丹亭》之"游园惊梦",便是这一次了。
-
天涯地角有穷时 只有相思无尽处:李清照《一剪梅》《武陵春》赏析
-
作者:
王毓
来源:
学语文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清照
女主人公
武陵
女子
爱情
相思
幸福
女性形象
男性
婚后
-
描述:
李清照在灿若星空的文坛,悠然一个华美的转身过后,历史的记忆从此刻下她独一无二的标志。无论是她的作品,还是她的为人,都给世人留下莫多的不可解。似乎李清照的存在就是一个令人质疑的事实,不管是以男性的眼光来看这个令
-
温城之恋
-
作者:
小岸
来源:
朔方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岩心
咖啡
村长
母亲
波斯菊
父母
中篇小说
爱情
女性形象
男人
-
描述:
1午饭时,迟岩吃得很慢。味同嚼蜡的蒜苔炒肉,肉太老,蒜薹是柴的,黑木耳的蒂没摘干净。有一只煎蛋,却煎糊了。蕃茄汤里吝啬地飘着几片青菜叶。米饭粒粒分明,口感不错,就是有些硬。同事说,米饭硬点
-
从女权主义的角度解读《简.爱》
-
作者:
周盛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英国文学史
夏洛蒂·勃朗特
十九世纪
罗切斯特
简·爱
爱情
生态女权主义
女性形象
积极进取
小说
-
描述:
一、原著小说特色分析《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传世之作,也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
花的世界
-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讲故事
电影节
第六代导演
法国
行为逻辑
威尼斯
情绪
爱情
影片
镜头语言
-
描述:
现实中未必成立,但在这流畅的影像中也显得极易接受。 28岁的“花”在中法两个国家间游荡,陷入爱情、离开爱情又陷入新的爱情。她身上融合着两种截然相反的特质,对爱情的随意与较真。她可以迅速依恋上一个陌生人
-
呼而不应的悲哀:19世纪30至60年代俄国文学的一种失衡现象
-
作者:
孙蕾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永恒主题
佐料
杜勃罗留波夫
安娜·卡列尼娜
失衡现象
爱情
思想
社会生活
俄国文学
女性形象
-
描述:
一如果说爱情是永恒的主题,那么女性就可谓永恒的主角了。没有女人就无所谓爱情,没有爱情,文学就会黯然失色。在世界文学画廊里,群芳娇妍,婀娜多姿,但最富魅力,能够给人留下永久回味的女性形象,又几乎尽与
<
1
2
3
...
42
43
44
...
57
58
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