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无视一切的爱情
作者: 回杨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绝望   道德   情感   激情   爱情  
描述: 玛格丽特·杜拉斯作为女性作家的代表近些年来被文学界广泛关注,但是对她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印象式的评价和探究,可以说作为20世纪引导女性摆脱世俗、走向解放的作家,杜拉斯真实地表现了潜藏在女性内心深处的欲望,将那种长期形成的依附于男性的、遵守道德束缚的心理积淀从女性本身解除了,这一切都表明了杜拉斯是一位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女性作家。本文试图通过对杜拉斯作品中众多女性形象的概括和分类,以及对她的作品的总体性的情感基调的深层探究,重新阐释她的创作心态和创作理念,得出比以往的研究更为深入的结论。杜拉斯极为关注女性的
废园里的群莺乱飞
作者: 丁宇鹰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废园   施济美   女性世界   爱情   女性解放  
描述: 四十年代的上海文坛,有三个女作家最引人注目:张爱玲、苏青、施济美。张爱玲与苏青现在已大红大紫,独有施济美很少被人注意。一个具有严肃的生活态度、高雅的人生追求、独特的艺术成就的作家被长年埋于地下是莫大的遗憾,让她浮出历史地表显然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本文试图通过对施济美女性世界的开掘,和整个20世纪女性解放道路的梳理,显示施济美女性世界的独特性。“废园”是施济美在四十年代烽火中国的感情栖息地与灵魂安定点,同时“废园”意识又让作者在精神上处于激烈的矛盾中,寻求安定还是直面混乱,守望还是
敢与命运抗争的“准则英雄”
作者: 张心嘉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准则英雄   命运   爱情   婚姻   死亡   战争   抗争  
描述: 厄内斯特·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小说家,“迷惘一代”的杰出代言人,并在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独特的文体风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作家。他成功地把个人的传奇生涯与创作的辉煌结合起来,塑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在迷惘中顽强拼搏的“准则英雄”。“准则英雄”的魅力,笔者认为,在于它体现了海明威的美学思想,面对失败而顽强地坚持人的尊严,在逆境中显示出一种打不垮的风度。可以说,海明威是以塑造男性角色、关注男性世界而著称的。因此,许多海明威的研究者都认为海明威只长于描写“准则英雄”,驾驭没有女人的男人世界。他作
韩国电影女性形象四种“变脸”
作者: 聂伟   来源: 上海文汇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九十年代   韩国电影   欲望   观众   影片   爱情   国际电影节   作品   女性形象   女教师  
描述: 韩国电影女性形象四种“变脸”
教育题材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温亚军邓晖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农村题材   作家   女子   中篇小说   爱情   艺术形象   作品   婚姻理想   女性形象   农村发展  
描述: 教育题材中的女性形象
法国:政坛情侣上演“竞争与爱情”好戏
作者: 颜颖颛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政坛   政治生涯   密特朗   候选人   时尚杂志   法国社会党   爱情   新来者   青少年犯罪   女性人物  
描述: 法国:政坛情侣上演“竞争与爱情”好戏
从媒介对高学历女性形象的建构看新闻价值观的冲突——从“难觅爱情鸟的女硕士”、“闯红灯的女‘海龟’”现
作者: 葛丽丹   来源: 新闻知识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闻价值观   冲突   海龟   硕士生   报业   中国   主流媒介   爱情   学历   女性形象  
描述: 从媒介对高学历女性形象的建构看新闻价值观的冲突——从“难觅爱情鸟的女硕士”、“闯红灯的女‘海龟’”现
田汉早期创作的女性审美转向
作者: 何光超   来源: 戏剧文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灵与肉   女主人公   审美观照   转向   审美意识   田汉   早期创作   爱情   女性审美   女性形象  
描述: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西方人文主义思潮如春风般唤醒了沉睡了千百年来的中国女性意识,一些知识女性接受了现代文明思想,开始寻求自身的解放与出路。与此同时,中国现代作家在创作中给予女性以前所未有的关注,他们从各个层面、不同视角对中国女
从女性视角解读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形象
作者: 刘娜   来源: 戏剧文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角   自我意识   男性化   父权统治   爱情   莎士比亚悲剧   哈姆莱特   女性形象   男性世界   女性主义  
描述: 从女性视角解读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形象
感伤·自恋·憧憬
作者: 刘勇刚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陈寅恪   异质同构   李商隐   杜丽娘   爱情   自恋情结   女性形象   陈子龙   意象   别传  
描述: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柳如是:《金明池·咏寒柳》黑格尔《美学》指出:“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而显现出来。”(第一卷四十九页)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就是创作主体心灵的感性显现。而典型化的意象更是潜藏着一个灵魂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