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翻译与性别:论林纾的女性观
作者: 罗列   来源: 社会科学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蒙   女学   林纾   女权  
描述: 林译小说在20世纪初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具有维新改良精神的文人,林纾对女性问题的关注贯穿于他的创作与翻译生涯,尤其他翻译文本里所塑造的众多西方女性形象与当时传统的女性标准发生了剧烈冲突,成为不同文化力量关注的焦点。本文拟探讨林纾的女性观,还原其历史背景,以揭示林纾在清末女权启蒙运动中的贡献。
菲勒斯过滤后的晚清文学翻译中的女性镜像:以林纾对迦茵形象的改写为例
作者: 何敏   来源: 文史博览(理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镜像   菲勒斯   林纾   迦茵  
描述: 迦茵是晚清文学翻译中的经典女性形象,被誉为兼具传统中国女性美德与西方女性精神的理想女性标本。然而她身上却处处流露出被菲勒斯改写的痕迹:其有限的学识被林纾刻意拔高;其独立精神也被"忠义"观所置换;甚至其外貌也被进行了"东方美人"式的再加工。原著中缺席的"父权"也被译者加入。迦茵这一形象其实是男性知识精英为契合家国政治话语,积极应和"强国保种"的时代命题而重塑的虚幻女性镜像。
从后殖民角度看林纾的翻译
作者: 宋莹珽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解殖民化   翻译的政治   后殖民理论   林纾  
描述: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后殖民理论作为翻译研究的一个视角被广泛应用到翻译研究之中,形成了后殖民翻译理论。后殖民翻译研究摆脱了传统的翻译研究方法的束缚,不再只对翻译文本及翻译的忠实性和准确性进行研究,而是把翻译放到该翻译产生的特定的历史背景中,研究产生某一翻译现象的政治、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原因。“翻译的政治”是后殖民理论的一个角度。它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西方后现代语境下出现的一种问题意识。翻译的政治就是译者在翻译中所采取的策略及其背后的因素。因此,大到文本的选择,小到对某一词汇的处理,整个翻译过程
林纾对狄更斯小说的文化改写:以《大卫·科波菲尔》为例
作者: 张婷   来源: 人民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狄更斯   翻译   林纾  
描述: 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林纾是我国以古文翻译外国小说的第一人,也是翻译狄更斯作品的第一人。从1907至1909年,林纾和魏易合作,先后翻译了狄更斯的五部小说:分别是《滑稽外史》(现译为《尼古拉斯•尼可贝》)、《孝女耐儿传》(现译为《老古玩店》)、《块肉余生述》(现译为《大卫•科波菲尔》)、《贼史》(现译为《奥利弗•退斯特》)、《冰雪姻缘》(现译为《董贝父子》)。 本文通过对林译本《块肉余生述》与原作《大卫•科波菲尔》进行对照阅读,试图发现翻译文本与原
试论林纾的短篇小说
作者: 王萱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谢兰言》   林纾   文学评论   人物形象   女性形象   《水先生》   短篇小说   艺术特色   《董紫薇》  
描述: 试论林纾的短篇小说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