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子弹穿过苹果》中“蓼”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王小敏   来源: 剑南文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女性特质   林白   自我救赎  
描述: 《子弹穿过苹果》中,林白通过塑造“蓼”这一女性形象,表达了作者的女性观、作者对两性关系的困惑与思考。本文笔者将以自然健的女性美、神秘诡异的女性特质、女性自我救赎三个方面,展开对“蓼”的女性形象的研究。
林白与陈染文学创作中的性别意识
作者: 王紫星   来源: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陈染   林白   性别意识   女性  
描述: 林白、陈染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家。她们通过对传统男权意识主导下的社会生活进行探讨与分析,进一步肯定了现代女性的自我价值。她们颠覆了传统温顺贤惠的女性形象,成为具有复杂情感世界、充满蓬勃生命力的"另类"女性。
女先锋的转身:以林白为主
作者: 罗聪颖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林白   转型   女性先锋作家  
描述: 中国先锋派作家的创作作为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世纪 80 年代到新世纪,出现了明显的后撤和转型。在这股集体转型的浪潮中,女性先锋作家的创作转向既与整体先锋派作家有所对应,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本文选取林白为主要考察对象,兼顾翟永明、海男的转型过程。以世纪界限为划分点,从文学内容、形式等方面分别考察三位作家前后两个时期的作品,并以先锋文学、后现代女性主义、拉康主体理论等角度对三位作家的转型进行分别评价。探讨在当今时代中,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的女性文学方向。 <br> 林白在文学内容上,从私人记忆
从“私人生活”探究中国20世纪90年代文学的现代性
作者: 卢衍鹏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私人生活”   文学现代性   私人性写作   陈染   林白  
描述: “个人化写作”、“私人写作”是九十年代的“女性文学”的标志性特征,是对公共生活变迁的文学反映,是文学自律的时代发展,是弥合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粘合剂。陈染、林白的文学创作是一种性别政治、时代症候和自恋共同体等多重因素的混合体,很有必要探究其文化隐喻、时代症侯和合法性困境。
从身体书写走向历史回望:管窥林白小说世界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熊骄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恋   林白   女性写作   女性形象   民间  
描述: 从《同心爱者不能分手》(1989)到《一个人的战争》(1994)、《玻璃虫》(2000)、《万物花开》(2003)、《妇女闲聊录》(2004)、再到《致一九七五》(2007),进入新世纪以来,林白的每一部作品都展示了她对女性写作出路的思考,这些作品的变化并不局限于作品的题材、语言、叙事主体,林白的创作视角以及观念的变化更值得被关注。林白的变化被评论界敏锐的捕捉到,并冠以精辟的点评,但总的来说林白是一个自觉的女性写作者,林白用她敏锐诗意的语言书写着那些有着女性成长苦痛、女性自我被男性秩序压抑、在绝望中的挣扎
从人到女人再到个人,女人比男人更是人
作者: 丁满   来源: 新作文(高中生适读)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男权社会   沉淀物   个人   林白   女性文学   女性人文主义   男人   集体无意识   中国女性  
描述: 最近把"夜不能寐"都献给了女性文学。其中有重读的,有新读的。不管怎样,从林白读到虹影,一个感受越来越强烈,那就是女性的××意识。这个××处可以填的词语很多,比如隐忍,比如苦难,比如奉献。总之在一个男权社会中,××与美好无关。我自觉女性生来就带着一种奴性,尤其是中国女性。这是一种集体无意识,按照荣格的说法,就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无数同类经验在某一种族全体成员心理上的沉淀物。而之所以能代代相传,正
房间意象在当代女性文本中的嬗变
作者: 刘立辰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女作家   女性文本   房间   陈染   林白   生存体验   当代女性   女性主义   意象  
描述: 英国女作家伍尔芙以《一间自己的房间》来命名其女性主义的经典之作。房间之于女性主义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当代女性文学作品中,许多女作家对"房间"情有独钟,房间的表达、书写的方式经历了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其内涵、价值和意义也日趋丰富。列斐伏尔在他的著作《空间的生产》中认为,空间不仅仅是社会关系演变的静止的"容器"或"平台",相反,当代的众多社会空间往往矛盾性地互相重叠,彼此渗透。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