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一腔一韵总关情:郑培英唱腔艺术赏析
作者: 沈瑞和   来源: 南国红豆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塑造人物   戏曲演员   观众   唱腔艺术   艺术家   老师   杜丽娘   感情   艺术形象   女性形象  
描述: 作为戏曲演员,一要好声,二要好样貌。好声,嗓音清爽、甜美,亮丽而有靓气;音域宽广,高响低雄。俗称“一声压百丑”,此之谓也。好样貌,相貌靓丽,身材优美,修短适中,白里透红。这些是爹妈给的,或曰天赋条件。然而,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行家有云:“好声未必好听,好样貌未必好睇。”只是“鬼(口甘)好声”,
文学女性问题断想
作者: 马瑞芳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楼梦   女性意识   古代文学   杜丽娘   爱情   女性问题   女性形象   女性文学   当代作家   唐传奇  
描述: 1晦涩哲人赫拉克里特说过:“你不可能两次涉足同一条河流,流向你的永远是不同的水。”作为女性文学这条河,永远会有新的波澜,但流向我们的水,永远会既包含昔日清泉,也带着昔日泥沙,像杜丽娘的“良辰美景奈何天”感动林黛玉一样,
文学艺术家的心理定势
作者: 梁安全   来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灵与肉   花园街五号   文学艺术家   陆文婷   古典戏曲   崔莺莺   杜丽娘   文艺现象   林黛玉   心理定势  
描述: 在新时期的艺苑里,人们惊讶地发现,《灵与肉》《绿化树》《花园街五号》《乔厂长上任记》和《故土》等一大批作品,都隐含着我国古典戏曲和小说的“才子淑女”或“英雄才女”的传统格局;同时,人们还发现,当代的陆文婷、童贞、冯晴岚和袁静雅等众多的女性形象,她们的体态神韵和精神气质与古代的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很相似。如何解释这种文艺现象呢?有的论者指出,这就是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瑞士精神病学家容格所提出的“集体无意识”的具体表现。但笔者认为。上述的文艺现象与容
元明戏曲作品对明清女性情感的影响
作者: 陈婷婷   来源: 情感读本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情感   明代戏曲   女子无才便是德   《牡丹亭》   元杂剧   戏曲作品   女性人物形象   杜丽娘   描写对象   戏曲家  
描述: 王国维说:"论真正之戏曲,不能不从元杂剧始也。" [1] 而女性在戏曲作品中大放异彩、占据重要地位亦是始自元杂剧。"元杂剧或旦或末一人主唱的体制,使元杂剧在体制上有了明显的性别色彩,女性人物成为
< 1 2 3 ...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