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父系价值与污名的多重权力交错:以五位不孕妇女的生命经验为例
作者: 唐佳佳   来源: 高雄医学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污名   父系价值   权力   不孕经验   妇女   性别  
描述: 本研究探討父系價值與污名如何交錯作用於不孕婦女的生命經驗。研究者採用Miller的污名理論,認為不孕婦女的壓力可被理解為是父系社會制定的父系價值決定污名的存在,並且賦予歧視與恥辱。在父系價值、污名的運作範疇下,又包含了權力的交錯,構成相互糾結的複雜脈絡,需要細緻地爬梳。 為了探究不孕婦女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感受」到污名的運作、她們的經驗以及污名對不孕婦女求醫經驗的影響。本研究深度訪談五位不孕婦女,特別關注不孕婦女生命經驗的詮釋過程,避免將她們的經驗視為理所當然。 本研究發現如下: (一)不孕婦女的污名感受與
长女情结与人生悲剧:论毕飞宇笔下的玉米形象
作者: 霍蓉光   任丽娟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族利益   玉米   权力   王家庄   三部曲   人生悲剧   毕飞宇   社会伦理   女性形象   家庭成员  
描述: 去自我麻痹、自我束缚、自我奴役,而她自己却浑然不觉。这就是玉米悲剧的根源”[1]。还有论者认为:“毕飞宇深刻而细致地书写了乡村女性在命运织就的巨网中借助权力去实现欲望却致使人生异化的生存悲剧。”[2]客观
1945年前后:主观的历史:墨白小说中的阶级与人性的冲突
作者: 江媛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私有财产   中国社会   人性   女性符号   权力   霍乱   隐喻   女性形象   男人   男性霸权  
描述: 《霍乱》,性的政治烙印《霍乱》根植于性爱,诊断出人性的痼疾,揭示了男性个体为满足私欲所借助的暴力及阴谋。性为此带上深刻的政治烙印,并经权力的暴力作用,将权欲转化成兽欲,将女人转变成私有财产。男性霸权及物化的女性形象小说《霍乱》以切入
当代水墨中的女人形象
作者: 骆丽君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诱惑   权力   观看方式   女性世界   艺术家   女性化   女性形象   男性   女性主义艺术   性别  
描述: ,男性趋于阴柔,女性趋于阳刚,男人与女人的界限模糊,仅有的性别表达,剩下的是一种观念化的对语码描述。在男性视角的注视下,女性是表达对象,仅仅是载体,还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变迁?是歧视还是重塑女性的权力要求
对女性图像的解读与比较:约翰·伯格的《观看之道》与琳达·诺克林的《女性、艺术与权力
作者: 马晓琳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不平等   权力   观察者   女性意象   苏珊娜   社会学   图像   女性形象   男性  
描述: 艺术与政冶、女性、资本、财富等内容。他的观点在西方影响强烈,其中观看主体与观看对象的性别关系,是伯格对美术经典的一个革命性阐释。另一本具有影响力的著作《女性、艺术与权力》是女性艺术史学家琳达·诺克林自1971年来的20年的论文集,本书是性别与艺术研究的开路先锋,通过对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视
玉米:乡村女性疼痛的苦魂
作者: 陈国和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经验   玉米   权力   毕飞宇   中篇小说   新生代作家   粮食作物   乡村女性形象   乡土中国   文化气质  
描述: 玉米是乡土中国最普通的粮食作物之一。某种程度上玉米也代表了乡土中国的文化气质。新生代作家毕飞宇以中篇小说《玉米》(《人民文学》2001年第四期)形象地书写了乡土中国经验,成功地塑造了玉米这一乡村女性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疼痛而又复杂的情感。
< 1 2 3 ...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