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乡土中国】搜索到相关结果 4 条
-
城/乡双重文化空间中的女性写作
-
作者:
张岚
来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乡文化空间
女性创作
都市写作
乡土中国
-
描述:
新文学创始以来,中国女作家在城市和乡村的双重文化空间中塑造了许多有别于男权文化想象的真实的女性形象,提供了丰富的女性视角下的城/乡文化信息,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和不足。比如创作集中于城市题材而缺少对乡村女性的关注;多写城市世俗生活和私人经验,过于物质化,缺少对城市的批判意识和透视深度;在乡村文化书写上,对农业文明和乡土文化表现出过多的情绪化眷恋,出现了理性把握不足的欠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原先固有的城/乡文化观念正在面临着现实严峻的挑战,对于女性创作在城/乡文化空间中新的话语
-
从“情感”角度重观中国妇女史
-
作者:
刘秀丽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感
男女有别
乡土中国
-
描述:
妇女如何感知自身的存在状态?在漫长的男权社会中,中国妇女的主体经验如何建构?妇女史研究能否在经济、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之外发现妇女自身的主体经验?通过借用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乡土中国"、"男女有别"等对传统中国社会之特征的表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妇女之"情感"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妇女的历史,尝试对以上问题作出回答。
-
玉米:乡村女性疼痛的苦魂
-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玉米》
疼痛
2001年
《人民文学》
新生代作家
粮食作物
乡村女性形象
乡土中国
-
描述:
玉米是乡土中同最普通的粮食作物之一。某种程度上玉米也代表了乡土中国的文化气质。新生代作家毕飞宇以中篇小说《玉米》(《人民文学》2001年第四期)形象地书写了乡土中国经验,成功地塑造了玉米这一乡村女性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疼痛而又复杂的情感。
-
玉米:乡村女性疼痛的苦魂
-
作者:
陈国和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经验
玉米
权力
毕飞宇
中篇小说
新生代作家
粮食作物
乡村女性形象
乡土中国
文化气质
-
描述:
玉米是乡土中国最普通的粮食作物之一。某种程度上玉米也代表了乡土中国的文化气质。新生代作家毕飞宇以中篇小说《玉米》(《人民文学》2001年第四期)形象地书写了乡土中国经验,成功地塑造了玉米这一乡村女性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疼痛而又复杂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