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权力】搜索到相关结果 56 条
-
从批评语言学视角看当今大众传媒中的女性
-
作者:
黄光艳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权力
大众传媒
女性
-
描述:
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大众传媒与女性研究在当今国内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女性,作为社会结构中弱势群体的代表,在大众传媒中无论是作为主体还是客体依然享受的是不平等的权力,这主要表现为女性在媒介行业中从事
-
《绝望主妇》(第一季)两性权力与地位之争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
作者:
黄婉冰
来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批评性话语分析
权力
斗争
-
描述:
研究理论涉及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话语权力理论及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研究方法上主要是具体语料的收集、分析和解释。通过对《绝望主妇》(第一季)的话语权力和女性主义解读,分析剧中女性形象和地位,从而揭示剧中主妇们独立自主的表象下受到压迫的事实,证明了影视中的女性交谈也是充满策略和目的性的活动。
-
风雨彩虹 铿锵玫瑰:论王小波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田冯太
来源:
云南民族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小波
权力
自由
女性形象
-
描述:
“体制外高手”、“自由思想家”王小波在他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创造了一系列颇富文学价值的小说,并通过这些小说表达了他所追求的消极自由主义理想。而作为众多人物形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女性形象在表达这种消极自由主义思想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消极自由主义的基石是众生平等,而男女平等自然是众生平等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王小波的写作一直与主流话语圈保持着距离,他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也有别于传统男作家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她们既不同于传统文本中的天使形象,也迥异于传统文本中的妖女形象——因为她们都是按照男性的意愿的塑造的
-
哈罗德·品特不同时期戏剧作品中两性关系研究
-
作者:
干贤婧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品特
两性关系
权力
女性形象
-
描述:
世界文学所作的杰出贡献:“他使戏剧回归到它的基本元素,即一个封闭的空间和不可预知的对话。人们在这些对话中受到彼此的控制,一切矫饰图崩瓦解。其戏剧情节降至最少,戏剧艺术源自于权力斗争和对白间的捉迷藏。”(news.bbc.co.uk/2/hi/entertainment/4338082.stm)品特的早期戏剧被评论界归
-
李锐小说的“食色”书写
-
作者:
李晓欢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命
权力
食色书写
李锐
-
描述:
分析、综合研究等方法,从“食”和“色”两方面入手,审视底层人们的苦难的存在状态,并从生命、权力层面探究李锐小说的“食色”书写的寓意和价值。绪论部分主要梳理了李锐小说的研究现状,并阐释了论文的选题
-
隐形的规训-《天黑前的夏天》的空间理论解读
-
作者:
CAO
YUAN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压迫
权力
空间
《天黑前的夏天》
-
描述:
对象和方式。通过对以上三种空间及空间中蕴含意义的分析,本文得出结论,在父权社会中,无处不在的权力依附于遍布社会的
-
权力,颠覆和含纳: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雪花与秘密的扇子》
-
作者:
周圆圆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含纳
权力
颠覆
《雪花与秘密的扇子》
-
描述:
邝丽莎是活跃在当代美国华裔文坛史上的女作家之一。从1995年至今,邝丽莎已经出版了八部长篇小说,大多数作品都是以中国人和中国文化为背景进行创作的。其中2005年出版的《雪花与秘密的扇子》取材于中国湖南的女书,讲述了19世纪中国湖南省江永县一对“老同”姐妹百合和雪花的故事。新历史主义是一种不同于旧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文学批评方法,它克服形式主义的局限性,结合历史和文本形成崭新的视角。它涉及的范围也扩展到英美文学、人类学、文化学和艺术学等不同的领域。它打破学科间的界限,吸纳不同的理论观点。其中,米歇尔福柯的权
-
从权力视角解读林黛玉和简爱的不同命运
-
作者:
于红灵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话语
权力
林黛玉
简爱
-
描述:
《简爱》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引进我国后,一直是国内外国文学的研究热点。从五六十年代单一的社会历史批评方法到九十年代以来多元化,多角度的批评理论,这部小说始终吸引着文学研究者的目光,成为各种批评理论实践的范本。但是纵观这个研究,主题是单一的,研究是比较薄弱的。 《红楼梦》和《简爱》是在不同时空并峙于不同文化中的两座标志性的文学高峰。林黛玉和简爱是两部小说中精雕细琢,寄寓深远的两个女性形象。尽管两个文学女性带有各自鲜明独特的文化标记,但她们在特定人生阶段的人格追求中所表现的洒脱飞扬的生命感和激越向上
-
女性主义观照下的穆时英小说创作
-
作者:
严华
来源:
汕头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权力
城市
女性
性别
-
描述:
穆时英是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作家,由于其创作风格深得日本新感觉主义小说之要领,故被文学界誉为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的“圣手”。虽然已有大量的论文对穆时英及其作品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阐述,但是多数论文的观点有趋同现象,没有创新之处。另外有些论文虽有新观点但没有进一步深入阐释,造成台上唱得正欢台下不知所云的尴尬局面。故本文仍将穆时英及其作品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以及性别视角对其作品进行分析和阐述,相信会获得一种别样的阐释空间。虽然借助理论能够在一个高度理性的层次上关注与理解文本,但是
-
语言对应暴力:追寻身份与权力之策略: 品特《回家》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黄懿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言
身份
权力
暴力
-
描述:
《回家》作为哈罗德·品特倍受关注的作品,展示了两性间权力冲突这一中心主题。追寻权力的过程,同时也是个人身份确认的过程。父权制社会中的女性作为"他者"的形象出现,她们的身份、欲望依赖于男性存在。品特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