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曹禺】搜索到相关结果 107 条
-
曹禺戏剧世界中女性的生命本相——论曹禺四大名剧中的主要女性形象
-
作者:
刘芭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名分
女性观
女性角色
道德伦理观
曹禺
-
描述:
本文通过重读文本、重新解读曹禺前期剧作中的女性形象,挖掘出曹禺前期剧作中一些不同于同时代的作家们创作的特点,即淡薄由社会制造的名分、贞操、道德、伦理等观念和社会和文化构建的性别差异;用人性化的笔书写女性的生存境遇,解构人们编织的美好婚姻爱情神话,解剖了女性的悲剧的实质。
-
剧作家性别差异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比较分析《打出幽灵塔》和《雷雨》
-
作者:
王琴琳
来源:
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打出幽灵塔》
白薇
曹禺
《雷雨》
性别
-
描述:
白薇的《打出幽灵塔》和曹禺的《雷雨》同是二三十年代揭示封建家庭腐朽黑暗的话剧,在人物形象、情节模式和悲剧结局等方面都极为相像。本文通过比较研究两位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塑造方面的差异,试图论证剧作家性别差异对文本写作的影响。
-
人性的复苏与抗争——论曹禺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兼及曹禺的女性观
-
作者:
王春丽
来源: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复苏与抗争
女性观
悲剧
曹禺
-
描述:
曹禺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大胆﹑叛逆﹑与众不同,曹禺把她们作为一个真正的“人”凸现出来,她们不再是男人的影子,而是像男人一样能够争取主动权、拥有独立人格的人,这也是曹禺不同于同时代作家的创作特点;但剧中女性人物的性格在她们悲剧性的人生历程中决不起主导作用,“情出于性”,所以,作者从情爱角度,将其投放在情感的三角关系中,用人性化的文笔剖析中国千百年来封建女性悲剧的实质——人性的复苏乃至与整个男权社会抗争造成的悲剧。
-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
-
作者:
黄凯琳
来源:
今日湖北(中旬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雷雨
繁漪
形象分析
曹禺
女性
-
描述:
曹禺在《<雷雨>序》中说:“在《雷雨》里的八个人物,我最早想出的,并且也较觉真切的是周繁漪”。这样一个女性形象,经常被人们称为“最雷雨式”的人物,“最具反抗精神”的人物。本文将着重从繁漪所处的位置来探求繁漪人物悲剧的根源。走出“繁漪是一个斗士”的理论,着重分析繁漪作为一个女人的真实性。
-
论曹禺的男权话语:从曹禺对愫方与思懿的态度谈起
-
作者:
陈惠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话语
愫方
《北京人》
曹禺
思懿
-
描述:
曹禺的剧作中不乏对特定年代的女性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及同情。但因其童年的家庭体验及所受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剧作中又不时地流露出他对传统伦理观念的一定程度上的认同,男权思想浸润在字里行间,明显地建构了他的男权话语。本文着重从他的《北京人》对愫方与思懿两个女性形象的不同塑造来探讨他的男权话语。
-
“太阳”为什么不属于她?:陈白露形象浅析
-
作者:
李田秀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沉沦
《日出》
曹禺
矛盾
陈白露
-
描述:
陈白露是曹禺《日出》中精心塑造的现代知识女性形象,她自甘沉沦而又不甘寂寞,厌倦奢靡生活而又无法摆脱,放荡空虚而又天良未泯。陈白露是个想追随光明又终于沉沦的复杂形象,她为了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而走出家庭,但因无法摆脱生存困境而选择混同于“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上流社会,最终走向自我毁灭。
-
生存和存在:浅析曹禺戏剧《日出》中女性的悲剧精神
-
作者:
荣月华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
主体意识
存在
悲剧精神
曹禺
-
描述:
本文以曹禺的《日出》为蓝本,以陈白露这一主要女性形象为解读对象,来探询人的生存困境和存在价值.这一女性在她的生存处境之中,备受压制和束缚,她的本体欲求却得不到真正的满足.伴随着主体意识的逐渐觉醒,矛盾与挣扎,突围与反抗成为她生存的主要内容,她最终选择了以死亡的形式证明本体的存在.这是对人生意义的追问,更是对自我精神的净化和升华.文章从“围困”中的生存、在生存中“眺望”存在、存在的证明三个方面来论述,从对人生境遇的关注上升到对人生存在的追问,探求戏剧表象背后隐藏着的深层意蕴
-
复调式的创作:剧作家曹禺与其笔下的人物"陈白露"
-
作者:
张翠翠
来源:
东京文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语境
人物
创作个性
复调
曹禺
-
描述:
"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这是曹禺先生创作的<日出>中的"陈白露"的台词.从纯真的女孩竹均沦落为"交际花"的陈白露,最后以自杀了结其23岁年轻的生命.<日出>塑造了一个悲惨的女性形象.陈白露的死,源自于黑暗社会的压制和扼杀,最重要的原因是源自于其悲剧性的人格和动机.自身的匮乏性人格,对奢华物质生活的沉迷,爱与安全感、归属感的缺失,自我实现力量的脆弱和逐渐被压制,用马斯洛的人格动机说来分析,陈白露的内部需要层次已经匮乏,导致其内心崩溃,又加之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失望,以及
-
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命运的探索——略谈曹禺剧作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代辉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
表现手法
曹禺
女性形象
剧作
-
描述:
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命运的探索——略谈曹禺剧作中的女性形象
-
“梅红樱粉”背后的腐化——读曹禺《雷雨》与石川达三《敞开的门》
-
作者:
刘振生
来源:
作家·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批判现实主义
审美情趣
文学观
曹禺
石川达三
-
描述:
曹禺的《雷雨》和石川达三的《敞开的门》分别出自中日两国作家之手。两部作品都取材于各自国家的资产阶级阶层,在人物塑造上类型及特点突出,具有层次感与可对照性;在主题表现上都具有社会批判性格,透视出两位作家所共同具有的现实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观与审美情趣。 关键词:曹禺石川达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观审美情趣 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 曹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戏剧家,《雷雨》为其成名之作。石川达三是日本当代社会派代表作家,《敞开的门》是其表现当今日本社会、家庭问题的代表作之一。
<
1
2
3
...
6
7
8
...
9
10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