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严歌苓《白蛇》对女性的独特书写
作者: 杨柳依   来源: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救赎   《白蛇》女性形象   同性恋   复调  
描述: 严歌苓的中篇小说《白蛇》以复调式的笔法,通过对传统男性拯救女性模式的反叛和对女同性恋的大胆、细致的描写,展现了孙丽坤、徐群珊两位女性在文革时期的中国的生存发展状态,用丰满、完整、个性化的女性形象
论左翼女性文学的身体政治
作者: 杨一丹   来源: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体政治   现代性   左翼女性文学   复调  
描述: 在左翼女性文学文本中,表层叙述结构与深层意义的分裂不仅使小说在民族主义的表象之下具有了性别主义的立场,以身体为通道的思考也在客观上表现了个人解放和社会解放的矛盾,呈现出对“革命”本身的反思。文本中呈现的身体伦理叙述因对革命意识形态有所保留而具有了某种政治意味,在以女性身体为阵地的政治话语争夺中,承接新文化运动的“个人自觉”的伦理传统和左翼的政党伦理表现出强大的主体间性,呈现出一种未完成的对话状态。文本在客观上显示了反抗人民伦理的身体性政治倾向,这正是作家文化记忆中现代性伦理要求的回声。
缝合的百纳被
作者: 丁怡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陌生化   托妮·莫里森   百纳被   复调  
描述: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是当代美国文坛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其文学创作与黑人民间传统的缝制百纳被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表现出百纳被的形式,蕴涵了百纳被的美学意义。文本就以莫里森的小说为研究对象,从莫里森文学创作的社会背景和主题、文本结构、多重叙事声音和叙事视角以及多变的叙事语言这几个方面探讨其作品蕴含的百衲被的美学寓意。 本文第一章总述了百衲被的历史、美学意义及其对女性文学尤其是女性小说的形式和结构的影响。第二章从莫里森文学创作的题材及其所要表达的思想的角度分析了百衲被蕴含
女性视野的丰富对话
作者: 徐文静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杂语   女性写作   复调   独白  
描述: 90年代的女性写作,经历着由躯体自觉向语言自觉的转变。本文所要思考的问题是,在深入女性独特经验的同时,如何在女性话语和他人话语间把握平衡,处理好女性自我世界与广大的世界之间的关系,使女性写作与文学史建立更有机的联系,并使女性文化更有益地参与整个社会文化的建构。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为女性写作的这种转变提供了一个新的阐释角度。本文试图通过90年代三个女性文本的分析,揭示其女性视野中的丰富对话,进而对女性写作的一种新倾向——杂语化写作倾向进行阐释。这种倾向与文学史、文化之间具有互动性和对话性,在这种对话关系中,其特
严歌苓《白蛇》对女性的独特书写
作者: 杨柳依   来源: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救赎   《白蛇》   同性恋   女性形象   复调  
描述: 严歌苓的中篇小说《白蛇》以复调式的笔法,通过对传统男性拯救女性模式的反叛和对女同性恋的大胆、细致的描写,展现了孙丽坤、徐群珊两位女性在文革时期的中国的生存发展状态,用丰满、完整、个性化的女性形象
复调式的创作:剧作家曹禺与其笔下的人物"陈白露"
作者: 张翠翠   来源: 东京文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语境   人物   创作个性   复调   曹禺  
描述: "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这是曹禺先生创作的<日出>中的"陈白露"的台词.从纯真的女孩竹均沦落为"交际花"的陈白露,最后以自杀了结其23岁年轻的生命.<日出>塑造了一个悲惨的女性形象.陈白露的死,源自于黑暗社会的压制和扼杀,最重要的原因是源自于其悲剧性的人格和动机.自身的匮乏性人格,对奢华物质生活的沉迷,爱与安全感、归属感的缺失,自我实现力量的脆弱和逐渐被压制,用马斯洛的人格动机说来分析,陈白露的内部需要层次已经匮乏,导致其内心崩溃,又加之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失望,以及
复调的书写方式比较《红楼梦》与《古韵》的女性形象异同
作者: 林素真   来源: 写作(高级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异同   《古韵》   模糊处理   《红楼梦》   书写方式   女性形象   复调   人物形象  
描述: 曹雪芹的《红楼梦》的小说背景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尽管采取了模糊处理,但小说所反映的时代背景还是能从行文叙事中推测出康乾年间;而凌叔华的《古韵》发生的时间,作者予以明确化——1890年,两部小说的故事时代背景不一样,这就意味着两部小说笔下的人物的生活环境也不尽相同,那么这两部小说笔下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具有可比性吗?
复调的书写方式比较《红楼梦》与《古韵》的女性形象异同:从王熙凤和“三妈”的女性形象的异同说起
作者: 林素真   来源: 写作(上旬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贾琏   审美意蕴   凤姐   女性形象塑造   古韵   书写方式   凌叔华   复调   文叙   贾母  
描述: 曹雪芹的《红楼梦》的小说背景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尽管采取了模糊处理,但小说所反映的时代背景还是能从行文叙事中推测出康乾年间;而凌叔华的《古韵》发生的时间,作者予以明确化——1890年,两部小说的故事时代背景不一样,这就意味着两部小说笔下的人物的生活环境也不尽相同,那么这两部小说笔下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具有可比性吗?《红楼梦》与《古韵》中的女性尽管所处的时代背景不一样,但其生存空间却很相似,均在男
面对时代与社会的人生思索──罗洪《逝去的岁月》印象
作者: 万莲子   来源: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文体   创作动机   经济文化背景   重规   文学园地   四十年代   文学史家   罗洪   复调   文学环境  
描述: 文学的重要成就之一、文章认为.由于受制于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这样不同的政治经济背景以及文学环境,因此,罗洪的小说介于故事、小说和报告文学之间,文本有机构成复杂丰富,具有准复调特征;丁玲的小说介于小说与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