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女性精神的重构与世俗生活的审美:论王安忆新世纪十年的小说创作
作者: 刘爱华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代化批判   王安忆   精神成长   女性命运   乡村审美   日常生活  
描述: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王安忆以创作生命力旺盛、作品数量众多、主题多变、风格多元所著称。在王安忆三十年的文学创作中,前二十年是她的创作活跃期,在这二十年中,作者与各种文学潮流擦身而过,并在作品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迹。进入新世纪,王安忆逐渐收起华丽的面目,转向平实淡雅的风格。本文主要研究王安忆新世纪十年来的小说创作,力图发掘出作家创作的独特性。本文主要由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的概述将王安忆新世纪之前的小说创作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儿童文学到“雯雯”系列,王安忆成功地在文坛崭露头角,并引起
走向女性主义日常生活诗学
作者: 陆兴忍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日常生活诗学   非日常生活   女性主义批评   文学史   女性文学   日常生活  
描述: 中国女性主义批评在经过1990年代高歌猛进式地讨伐和清理文本和文化中的男性中心观念和正本清源式地梳理利重评现当代女作家作品之后,进入了后兴奋期,既无法达到以往的高度也难以产生以往的轰动和震撼效应。单纯的文本批评已难以引起批评的兴趣,然而又苦于找不到新的话语生长点来弥补单一的性别视角带来的批评效果的单调、单薄,只好在对西方最新的学术成果的追踪和研究中掩盖和代替本土女性主义理论研究的后继乏力和自主创新。要摆脱这种尴尬局面,就必须找到新的研究视角或者新的话语资源,重新审理和触发中国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发展。日常生
笨重与轻盈的奇妙世界
作者: 铁凝崔立秋   来源: 河北日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作家   冀中平原   时代风云   原生态   大浴女   女性命运   长篇小说   作品   女性形象   日常生活  
描述: 笨重与轻盈的奇妙世界
女性形象的陷阱:日常生活叙事
作者: 王宇   来源: 文艺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现代主体   新时期文学   叙事   陷阱   女性存在   男人与女人   女性形象   现代性焦虑   日常生活   日常性  
描述: 女性形象的陷阱:日常生活叙事
《武媚娘传奇》中的女性形象与受众需求
作者: 央金拉毛   来源: 现代妇女(理论前沿)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庭伦理剧   女性主义研究   介入程度   电视研究   受众需求   女性形象   传奇   日常生活  
描述: 随着电视对日常生活介入程度增加,以及女性主义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把女性主义与电视研究联系起来已成为大众传播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女性观众占了“大半边天”的今天,女性剧市场可谓是种类繁多。不管是韩国的家庭伦理剧、偶像剧,还是中国的婆媳关系,都拥有广泛的关注群体。而近年来最受瞩目的热播剧类型无疑是国产宫斗剧了,不管是深受“80、90后”观众欢迎的《宫》《美人心计》,还是好评不断收视爆棚的《甄姬传》,都使得宫斗剧成为了国产连续剧的新宠。而最近热播的宫斗剧《武媚娘传奇》中,其特有的女性受众路线也格外引人注目。
文学启蒙与性别困境——对十七年文学女性形象的背景分析
作者: 刘日红   来源: 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启蒙   《百合花》   革命女性   乡村女性   十七年文学   背景分析   知识分子   女性形象   革命叙事   日常生活  
描述: 肇始于新中国成立的十七年文学对女性文学研究者来说是一个相对独异的时期,它一方面担负着某种“无性化”的指责,另一方面则以众多的革命女性形象塑造继承了“五四”启蒙主义传统,使一种“新社会意识”真正走向广大农村。基于以上考虑,本文试图在“革命”文化的背景上来考察“五四”启蒙主义与十七年文学中女性启蒙的关系,因为当革命话语抑制了知识分子的启蒙信念时,反而使性别问题更见突出。一女性成为革命作家的叙述中心并不是从十七年文学开始的,它在40年代的战争文学里已经有了明确的表露。钱理群在《“流亡者文学”的心理指归》一文中曾
在魔咒的内部
作者: 朱朱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策展人   女性视角   女性心理   基本态度   创作   作品   女性形象   日常生活   女性主义  
描述: 策展人语:大多数女性艺术家,初始的创作多跟自己的成长有关,作品成为自身历史的镜像、成长的见证。反视和关照自己的内心世界,探寻自身灵魂的底蕴,也许是她们创作的根本动因。雕塑家向京曾言道":作为艺术家本身首先要作为一个存在的,自己活着的基本态度,这是无可置疑的。"从向京早期的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形象始终处于主观与客观交错的游离状态中,以一种细腻平实的女性视角与日常生活中女性心理与生理的私密情境进行着对话,而诗性化的体验则成就了她内省的、略带感伤的个人风格。但是,作为一个成熟的、有着独立而完整的艺术思考的画
完美的女性形象:评德利维斯的《灰底色上的红衣夫人》
作者: 李修民   来源: 当代外国文学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细节描写   主人公   完美的女性   底色   文学创作   西班牙   拉斯克   西亚   红衣   日常生活  
描述: 米盖尔·德利维斯(Miguel Delibes1920- )是西班牙当代著名小说家和散文家。1973年当选为西班牙皇家学院院士。他的作品多次在西班牙获奖。由于他在文学创作上的卓越成就,西班牙文化部1991年授于他国家文学奖。 中篇小说《灰底色上的红衣夫人》(Senora de rojo sobre fondo gris)是德利维斯于1991年发表的作品。小说集中描写了主人公安娜的两个子女因政治原因被捕入狱以及安娜和疾病作斗争,最后被疾病夺去生命的故事。这里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只有日常
独白与死亡——从安德森《森林之死》到张爱玲的《花凋》
作者: 霍冬克   刘安军   来源: 国外文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舍伍德·安德森   男权   “美”   女性话语   埃莱娜·西苏   《花凋》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日常生活  
描述: 没有泊舟的锚地。没有睡眠,也没有死亡。看上去死了的人还活着。(爱默生)在写作这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行当中,历数一下留下名字的大多都是男性。虽然在男性的笔下留下了无数个令人魂牵梦绕的女性形象,但女性创作的历史却在文明史上只是作为一种近乎猎奇的存在而被人们关...
再释孙犁
作者: 张景超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铁木前传》   孙犁   爱国主义精神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白洋淀   知识分子   作品   家园意识   女性形象   日常生活  
描述: 再释孙犁
< 1 2 3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