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新女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12 条
-
哈代和他笔下的新女性
-
作者:
许爱梅
来源: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哈代
新女性
-
描述:
哈代是生长在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在他的一系列小说中塑造了一组背离了传统价值取向和世俗道德标准的新女性形象。新女性们向往自由生活,追求人格独立,反对传统习俗,具有叛逆精神。他们给予当时人们在观念上的改变与震撼,以及给予读者在思想上的启迪与思考,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对后来的女权运动的发展也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
关于近代中国“女国民”观念的历史考察
-
作者:
郑永福
吕美颐
来源: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观念演变
中国近代
新女性
女国民
-
描述:
中国的“女国民”观念提出于20世纪初,是在国民概念的基础上“国民之母”的延伸,反映了人们国家意识和人权与女权意识的觉醒。民国成立后,人们的“国民”意识进一步加强。五四时期,全民性的思想启蒙促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女子作为“国民”,也是具有个体尊严与独立人格的“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女国民与新女性的形象出现了整合趋势,“新女性”成为流行更为广泛的语汇。由于在民族斗争与政治斗争的旋涡中,中华民国始终未能成为民主与法制的现代国家,因此民众的国民意识与国民观念,尤其是女国民观念也未能得到充分发展。
-
过新生活、做新女性:训政时期国民政府对时代女性形象的塑造
-
作者:
许慧琦
来源:
台大文史哲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塑造
新生活运动
国民政府
新女性
-
描述:
过新生活、做新女性:训政时期国民政府对时代女性形象的塑造
-
海明威与菲茨杰拉德的女性观比较
-
作者:
蒋桂红
来源:
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新女性
女性形象
-
描述:
海明威与菲茨杰拉德是“迷惘一代”青年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各有不同。前者将女人分为好女人和坏女人两大类;后者关注那类娇贵可爱,有毁灭性影响和寄生本质的女人。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折射出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对妇女的不同心态,而他们对女性的矛盾心态与各自特定的生活经历有着微妙的关系。
-
论爱玛·高德曼的女性主义对巴金的影响
-
作者:
贾蕾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金
新女性
高德曼的女性主义
-
描述:
巴金把高德曼独特的女性主义观点介绍到中国,并在自己的创作中逐步以其思想观点透视中国女性的前途和命运.《爱情三部曲》中巴金心中的理想女性是民粹主义式的女革命者,到了《寒夜》,巴金用高德曼女性主义中理想女性的观点重估了所谓新女性形象,用曾树生的生活悲剧,从反面阐释高德曼的女性主义观点.
-
试论茅盾的都市女性书写
-
作者:
刘姗姗
来源:
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旧女性
独特价值
新女性
时代女性
都市女性
-
描述:
茅盾小说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大致经历了从“旧女性——新女性——时代女性——都市女性”的艺术探索过程,最终在塑造都市女性时达到了女性书写的理想境界。其形象内质趋于丰厚,叙述方式臻于老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都市女性书写特质,为中国现当代都市文学作出了特有的贡献。
-
评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邵春
来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新女性
传统女性
悲剧命运
海明威
-
描述:
作为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作家,海明威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他既塑造了被称之“硬汉子”的男性人物,同时又刻画了令人难忘的女性人物。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这些女性人物,不难发现海明威的女性意识。如同他作品中的男性人物一样,海明威笔下的女性人物有着复杂的个性特征,经常有着悲剧的命运,揭示出了海明威悲观的女性意识。
-
伊迪丝·华顿的《纯真年代》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张建红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伊迪丝·华顿
解构
女性意识
《纯真年代》
新女性
-
描述:
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1862-1937)是美国著名的女作家。在漫长的写作生涯中,华顿留下了许多的作品,包括19部中长篇小说和11本短篇小说集。《欢乐之家》、《风土人情》和《纯真年代》被认为是她的三部长篇代表作。华顿的大部分小说都是以她所熟悉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老纽约”上流社会为背景,并对其社会传统、习俗,道德和价值观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作为美国普利策奖的获奖小说,出版于1920年的《纯真年代》代表了华顿小说创作的高峰,并获得评论界的高度评价和不断关注。在小说中,华顿从独特的女性
-
幽暗的陆地
-
作者:
郭梦霞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底层女性
命运悲剧
灰色女性
写作困境
新女性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女性的角色位置是非常尴尬的,她们不论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均难以摆脱被观赏和消费的命运。而且她们大多来自上流社会,那些挣扎在贫困与苦难中的底层女性,则鲜有被人青目之遇。只有到了五四,那些“被侮辱和被损害的”来自底层的女性与“挣脱了封建家庭的锁链”的新女性等一起,才进入新文学家们的视野,成为新文学的主角之一。然而,虽然她们从此在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里占了一席之地,她们却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自身的悲剧命运。这引起了新文化的先觉者的深层次的思考,并导致了他们的写作困境。本文将通过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不同女
-
独特文化背景下女性命运的关注与书写——《奥萨玛》与《下午五点》中女性形象建构分析与文化解读
-
作者:
徐文明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阿富汗
女性形象塑造
女性命运
影片
西亚
传统女性
新女性
塔利班
女性处境
-
描述:
近年来,随着西亚电影不断获得国际成功,关于女性处境与命运的西亚影片也不断引起国际影坛的特别关注。阿富汗题材的影片《奥萨玛》与《下午五点》即是这类影片在近期最为成功的两部。这两部新近出现的阿富汗女性题材的电影在女性形象塑造中表现出诸多相似之处,将它们放置在一起进行分析,不仅会有许多有趣的发现,同时也会带给我们当下西亚电影女性形象构建与意义承担的更为丰富的信息。一、《奥萨玛》与《下午五点》的女性形象建构与策略(一)传统女性与"新女性":叙事的女性主导形象选择作为塔利班倒台后阿富汗首部本土制作的电影,《奥萨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