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华裔女性的身份危机——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喜福会》中女性形象
作者: 谢亮   来源: 科技信息(学术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身份   身份危机   喜福会  
描述: 本文拟从后殖民主义和女性主义角度,对谭恩美的<喜福会>中女性形象进行解读,说明华裔美国女性面对帝国主义的内部殖民和男权社会的双重压迫,处于双重边缘化的境地.但随着被殖民女性的逐渐觉醒,她们终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对殖民主义进行抵抗和颠覆,积极的建立多元文化语境环境下的华裔女性的文化身份.
谭恩美小说中的中国、中国人形象
作者: 黄艳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身份   中国形象   中国传统文化  
描述: 在几代美籍华裔作家的努力下,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不仅获得美国读者的欢迎,也在美国主流文化中赢得一席之地。随着美国华裔文学在题材、写作特色等方面的发展,作品中表现的中国形象在改变。 谭恩美是继汤亭亭之后又一位著名的华裔女性作家。自她的第一部畅销小说《喜福会》(1989)以来,谭恩美受到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其作品也被多次研究、讨论,产生各种诠释、评论,可谓众说纷纭。作为亚裔文学作家,谭恩美作品中的中国因素是评论家探讨的一个重要方面,围绕其有相反的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持肯定态度,认为谭恩美对介绍中国文化做出贡献;一种
种族·性别·文学的百纳被:论爱丽斯·沃克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
作者: 刘艳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身份   父亲形象   后现代叙事   爱丽斯·沃克   性别话语  
描述: 当代美国黑人女性作家群体的崛起是20世纪国际文坛的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爱丽斯·沃克(Alice Walker,1944—)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本文选择她的长篇小说力作《父亲微笑之光》(1998)为论析对象,借用西方女性主义“百纳被”的隐喻,分别侧重从种族、性别和文学审美三个视角揭示其丰富复杂的思想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分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引言评述爱丽丝·沃克与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关联性,梳理国内外关于沃克小说《父亲微笑之光》的研究现状,阐明本文研究的思路,角度与论旨。正文包括三章的相关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