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美剧中的女性形象--以《绝望的主妇》为代表
作者: 刘艳   来源: 新闻知识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剧   个人主义   性格张力   女性形象  
描述: 文章对以《绝望的主妇》为代表的美剧女性形象进行分析,认为美剧女性具有狡黠又正直、温柔又果敢、个人至上又富于责任意识的多面性格,人物形象具有极强的性格张力;继而结合剧情探讨人物性格张力的形成及其魅力;最后从创作角度研究编剧的人物塑造方法——抑恶扬善。文章通过对美剧女性形象的剖析,以期为国内影视剧人物创作提供借鉴。
家族母题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当代性
作者: 刘艳琳   来源: 求索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族母题   当代性   女性形象  
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家族母题作品中,女性作为侵入传统家庭空间的一个他者存在,她们背离了传统,彻底颠覆了传统女性形象,不惜破坏摧毁乃至挑战大家庭的秩序和权威。她们与当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有着跨越时空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即构成了她们的当代性。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电影《刺青》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刘艳艳   来源: 赤子(上中旬)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女性意识   女同性恋  
描述: 女性主义自兴起以来,涉及到了诸多的领域。自从女性主义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到中国以来,便开始了它在各个领域的批判历程。本文将运用女性主义相关理论,对电影《刺青》中的女性形象,尤其是小绿和竹子这对女同性恋者的形象塑造进行解读和分析。
痛苦挣扎的《激流三部曲》:浅析其悲剧女性形象
作者: 刘艳   来源: 山花(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所反映的是"五.四"爆发以后的新时代."五.四"运动对人们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冲击很大,很多青年男女勇敢地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去追求自由.但是,象梅、瑞珏、鸣凤、婉儿等女性却被扼杀了,成为了美丽的流星,过早地殒落了.巴金通过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描写,表现了深切的同情和悲愤,并向垂死的制度发出了"我控诉"的呼声.
妇女心态的畸形史——《激流三部曲》悲剧女性形象
作者: 刘艳   来源: 时代人物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金   《激流三部曲》   妇女   悲剧   畸形史  
描述: 巴金在《激流三部曲》中把妇女的心理撕裂着,拉扯着,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写出了她们的悲,道出了她们心理的畸形。
喜剧中的悲剧——浅论《救风尘》的三个女性
作者: 刘艳   来源: 阅读与写作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喜剧   赵盼儿形象   戏剧   元杂剧   《救风尘》   关汉卿   宋引章形象   悲剧   宋母形象   女性形象   文学研究  
描述: 关汉卿的爱情风月剧《救风尘》被公认为是元杂剧中写得最好的喜剧之一。它虽是一部大团圆结局的轻喜剧,但若就剧中女性人物的命运来说,又充满了浓重的悲剧色彩。在剧中,赤手空拳的弱女子虽然靠智慧战胜了恶势力,但就在这种弱势群体战胜强权的欢笑中,却又饱含着封建制度下妇女们拂拭不尽的眼泪。
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创作意义思考
作者: 刘艳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个体   《简·爱》   女权运动   夏洛蒂·勃朗特   女权主义思想   文学创作   女性文学研究   奥斯汀   女性解放   女权思想  
描述: 一、引言女权运动在19世纪迎来了第一次高潮,在那个时期,女性文学是女权运动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19世纪的英国是女性文学创作的集中地,该时期的女性文学创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极深,大批优秀的女性作家和在当时独特的女性解放思想,与那个男权社会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在19世纪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现象,就连思想家马克思对19世纪的这些女性作家也是大为赞赏。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是英国文学的一个新开端,将传
妒:由《双食记》说起
作者: 刘艳   来源: 美文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刘艳文学博士,1976年10月出生,现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某学术期刊编辑部,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女性文学创作与理论。外出参加学术会议,住在某酒店,临睡前,打开电视,不意间,点击进入了一部电影:《双食记》。乍看,没什么稀奇,一对男女相恋同居,火一般灼热的恋情,其实也寻常不过,女孩子是个样子乖巧可爱的空姐,男人是某公司的老总,有着很寻常不过的名字“陈家桥”,这个称得上“高富帅”的男人,像几乎天底下所有的男人一样:喜欢美食。
市民文化的女性言说——张爱玲、苏青创作品格论
作者: 刘艳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民文化   文化品格   女性言说  
描述: 女作家张爱玲和苏青的文学创作 ,以鲜明的性别意识和独特的女性视角与观照方式 ,致力于市民阶层生存智慧和市民文化趣味的展露抒写 ,独具“市民文化的女性言说”的显明特征。张爱玲的“女性言说” ,隐隐透射出市民文化之精髓 ,苏青的“女性话语” ,也无不以“市民话语”的模式叙述 ,这使她们的女性文学创作具有有别于西方同类作家的宏阔眼光和哲理观照 ,饱含了市民的生存智慧和文化趣味
种族·性别·文学的百纳被:论爱丽斯·沃克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
作者: 刘艳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身份   父亲形象   后现代叙事   爱丽斯·沃克   性别话语  
描述: 当代美国黑人女性作家群体的崛起是20世纪国际文坛的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爱丽斯·沃克(Alice Walker,1944—)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本文选择她的长篇小说力作《父亲微笑之光》(1998)为论析对象,借用西方女性主义“百纳被”的隐喻,分别侧重从种族、性别和文学审美三个视角揭示其丰富复杂的思想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分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引言评述爱丽丝·沃克与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关联性,梳理国内外关于沃克小说《父亲微笑之光》的研究现状,阐明本文研究的思路,角度与论旨。正文包括三章的相关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