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民族、政治与妇女运动:《新华日报》副刊《妇女之路》研究
作者: 金玲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   民族   妇女之路  
描述: 和解放战争前期,中国的妇女运动陷入民族主义浪潮和政治改革的漩涡中。本文以此为背景,探讨属于中共政党报刊体系的《妇女之路》如何影响并推动着国统区妇女运动的发展。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章主要阐述《妇女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妇女政治地位变化研究
作者: 张永英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   妇女   改革开放  
描述: 政治地位的变化呈现出复杂态势。 在精英妇女的权力参与层面,呈现出权力领域的中低层中妇女参与比例总体上有所提高、高
当代中国妇女政治权利及其实现研究:一种文化建构的视角
作者: 梁华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   文化建构   文化观   妇女权利  
描述: 妇女解放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而妇女政治权利的发展则是妇女解放的主要体现形式。妇女解放运动在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和资产阶级平等自由理念的倡导下,在广大女性艰苦斗争下掀起了三次妇女运动的浪潮,女性在教
政治,女性,权力:张洁小说创作的主题元素研究
作者: 白金萍   来源: 聊城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   权力   主题元素   女性  
描述: 方法,采用社会历史批评、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文化批评等理论,对张洁小说中最主要的三个主题元素——“政治”、“女
政治和商业的互动:论《刺秦王》影片的人物形象重塑和想象
作者: 金舒莺   来源: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孤岛语境   英雄重塑   女性想象   商业  
描述: 孤岛时期影片《刺秦王》凸显了荆轲这一英雄形象的民族精神,同时想象性地呈现了为国牺牲的女性形象。从孤岛社会语境出发,一方面,揭示出人物形象作为符号承载了作者对民族意识的诉求。另一方面,作者运用布景、道具、服饰及明星效应等商业外在形式满足了孤岛时期观众追求娱乐性的观影期待。通过对这部有着鲜明特色的孤岛"奇观"影片的解读,重估孤岛电影的时代意义和理论价值。
性别、国族与政治: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外籍女性
作者: 胡鹏   来源: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外籍女性   国族   莎士比亚   性别  
描述: 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外籍女性形象研究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薄弱环节。本文拟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审视历史剧中的外籍女性形象,集中分析作为女儿、作为妻子、作为母亲的外籍女性,以早期现代英格兰文化为背景,揭示其性别与国族的双重困扰,阐释莎士比亚复杂的女性观。
农业合作化小说女性文化透视
作者: 朱自强   来源: 文学教育(上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文化   道德   农业合作化   女性  
描述: 上世纪50年代农业合作化运动催生出一批合作化小说,在转换角度后可看到内中女性形象展现出丰富的政治道德文化,由此更好地解读其中她们的文化内涵,以期发现相应价值。
关注女性的权利与权力实现:对女性参政与从政问题的几点思考
作者: 陈苏军   来源: 理论文萃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权力   妇女   问题   权利  
描述: 女性参政是女性获得解放的重要标志,也是女性从政的基础。女性从政是女性参政的更高层次,然而,当今在制定公共政策的部门,能行使权力职能的、进入权力中心的从政女性仍然太少,可以带动整个女性政治发展的高层次
“性别与腐败”关系之理论的发现及其意义
作者: 时春荣   程小佩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腐败   妇女运动   性别   女性  
描述: 近几年,世界各国政治和社会学家对腐败和妇女运动课题进行了进一步地研究并且获得了一些颇有新意的成果。北美和亚洲学者阿南·斯瓦米、李泳和大卫·多拉等对"性别与腐败"关系之理论就是例证。这一理论不仅对世界各国的反腐败运动,而且对妇女运动的发展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论北京文化与铁凝小说中城市女性的塑造
作者: 邱慧婷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   仁义   等级   北京城市文化   铁凝  
描述: 铁凝是新时期文坛重要的作家,在北京度过了她童年和少年的大部分时光,这使得北京文化成为她精神家园的同时也构成了她创作的重要支撑。文化是作家创作的重要来源,通过北京城市文化和铁凝创作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关注,在发掘文本内涵理念的基础上,可以见出铁凝创作和北京城市文化间的内在精神联系,更好地认知铁凝的创作及其价值与意义。围绕此论题,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章通过对铁凝北京童年生活的回顾,揭示了在铁凝心中北京一直是一座“精神的城市”,在铁凝涉及北京的小说文本中,存在一种“女性——男性——北京”的关系模式。
< 1 2 3 4 ... 5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