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接受】搜索到相关结果 16 条
-
论当代中国作家对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接受
-
作者:
哈旭娴
来源:
东疆学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
当代中国作家
接受
-
描述:
上世纪80年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被引进中国.它在中国的影响经历了起步、发展与新世纪新发展三个阶段.受制于本土经验的影响和制约,中国介绍和翻译美国黑人女作家及其作品,在整个文学接受过程中呈现出不同于
-
美国黑人女性作家在当代中国的影响与接受
-
作者:
哈旭娴
来源:
东疆学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文学
黑人女作家
中国
接受
-
描述:
上世纪80年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被引入中国。它在中国的影响经历了起步、发展与新世纪新发展三个阶段。中国介绍和翻译美国黑人女作家及其作品,又受制于本土经验的影响和制约,在整个文学接受过程中呈现出不同于
-
认同与触发:《女兵自传》的接受研究
-
作者:
陈思广
来源: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兵自传
接受视野
接受
-
描述:
《女兵自传》是新文学长篇小说接受史上惟一的一部具有革命意味却在海峡两岸的接受者中,接受视野相近、接受阈值相仿、接受环链相承的传记小说,其接受视野导源于《从军日记》,《一个女兵的自传》已基本生成,在
-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台湾的接受与影响
-
作者:
丁伊莎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台湾
影响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接受
-
描述:
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一经传入中国台湾,就迅速被台湾女性主义者接受.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台湾的兴起满足了台湾女性文学蓬勃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台湾的接受、兴起和发展,揭示了台湾女性主义文学不断发展的成因,总结了台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贡献.
-
挣扎与接受:论《店员》中人物的犹太性
-
作者:
王璐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挣扎
店员
接受
犹太性
-
描述:
伯纳德·马拉默德是二十世纪最负盛名的犹太作家之一。作为一个犹太作家,他以其浓烈的“犹太味”而著称。《店员》是一部被很多读者和批评家认可的反映其“何为真正的犹太人”的思想的作品。通过分析这部作品中的人物,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美国社会中面临的既想保持自身犹太性又想寻求生存希望时的挣扎与矛盾。对于移民到美国的犹太人和非犹太人,美国既是他们的避难所,又是他们寻求希望的土壤。对马拉默德而言,犹太性是存在于犹太人中的一种优良品质和精神信仰,虽然身处异乡,但这种优良品质和精神信仰仍然影响着犹太人,同时也影响着非犹太人,使
-
赢得生前身后名:秋瑾与秋瑾接受
-
作者:
陈静
来源:
南京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晚清女性
西学东渐
秋瑾
接受
-
描述:
,在西学东渐、欧风美雨的浸染下,生而为"人"的主体自我意识正渐渐苏醒,晚清社会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觉女性,她们接受平等教育,识文断字,用文学作品抒发内心诉求;她们跨越闺门,进入到社会公共空间,寻求独立
-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及其在中国的接受
-
作者:
谢鹏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批评
生态女性主义
文化思潮
接受
-
描述:
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控制自然和控制女性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妇女解放和自然解放也应该是互为支持的同一过程。他们呼吁进行女性文化革命,重申“女性原则”,确立了新的价值观念。生态女性主义文化思潮席卷了文学领域,20 世纪90 年代,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得以确立。与较完善的生态女性主义政治、哲学理论相比,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还很不成熟,它的一套批评话语尚处于建构中。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矛头所指为“男性中心主义”的世界观,揭露并批判其对自然和女性的双重控制和贬抑,挖掘女性自然写作的生态价值、文学特征与审美内涵,比较了男
-
文化皮影戏幕后的阴谋:少数族裔女性文学被美国社会“接受”的真相
-
作者:
吕晓飞
来源:
“库切研究与后殖民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少数族裔
真相
女性文学
接受
-
描述:
20世纪70年代,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作品开始广泛问世。其中,许多作品被冠为"文学经典"而为西方读者所广泛接受。这使我们不得不思考"接受"背后的真正目的以及采取的手段。本文以少数族裔女性文学作品为
-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及其在中国的接受
-
作者:
谢鹏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批评
生态女性主义
文化思潮
接受
-
描述:
与事实。随后重点论述了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及文本理论,展开了具体的文本分析,概括了批评特点。最后,仍以文学接受为重点介绍了生态女性主义在中国文化和文学领域的流传。
-
《雷雨》与《榆树下的欲望》:渊源、接受、本土化
-
作者:
孙慧春
来源:
科技信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雷雨
渊源
本土化
接受
榆树下的欲望
-
描述:
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与曹禺《雷雨》这两部剧作的题目、体裁、风格等方面都很接近,显示了这两位戏剧大师在艺术创作技巧上的相似,精心塑造底层人物形象,打破了传统悲剧的观念,使家庭悲剧这一题材获得了广泛社会意义,特别是剧中女性人物的悲剧耐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