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情感】搜索到相关结果 27 条
-
论萨拉·菲尔丁《大卫·素朴儿历险记》及续篇的善感观
-
作者:
袁菁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慈善
《大卫·素朴儿历险记》
情感
萨拉·菲尔丁
-
描述:
历险记》是萨拉的第一部小说,也是她的成名作。国外的很多评论家分别谈到了小说当中体现的情感主题或善心主题,然而,对于二者的结合——善感观,评论界却关注甚少。本文利用十八世纪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沙夫茨伯里
-
十七年女性散文:在世俗后寻找新鲜
-
作者:
张芳芳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话语
情感
感情
地位及其缺失
-
描述:
女性写作应该反映时代精神,更应该超越时代而具有前瞻性,当然彰显的都是女性风格,这才是她们和其作品存在的价值。本文正是通过浏览十七年女性散文创作的情况,从女性文学自身的规范来探讨十七年女性散文的别具一格,女性通过自身角色融入从而对社会思考,对生活阐释。十七年女性散文的发生在十七年的特别的政治话语空间里,由于时间空间的特别,导致了这个年代作家的与众不同;更是她们此时期反映自己心目中的现实和反映现实中的她们的独特记录。由此我们看到她们对此前散文的继承和突破,透过她们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言说方式,我们看到了并没有泯
-
陶瓷古代故事画的女性情感
-
作者:
张小萍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故事画
情感
爱情婚姻
女性
-
描述:
的情感无处寄托。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为捍卫自主爱情婚姻而奋起抗争的女性中的佼佼者,此类画面寄托着女性积极的民主思想。
-
女性文学发展过程中的误置:评林白《一个人的战争》
-
作者:
李爱红
来源:
平顶山师专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文化
情
情感
集体意识
女性文学
-
描述:
通过林白《一个人的战争》的文本分析 ,揭示女性文学由“五·四”时期发展到 2 0世纪 90年代之后出现的一些偏差———由于缺乏真正的个体人格独立和人道主义的大背景 ,被误置为一种消解女性 ,最终消解个性的文学 ,由此落入传统的男权文化的陷阱
-
女性文学发展过程中的误置:评林白《一个人的战争》
-
作者:
李爱红
来源:
平顶山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文化
情
情感
集体意识
女性文学
-
描述:
通过林白《一个人的战争》的文本分析 ,揭示女性文学由“五·四”时期发展到 2 0世纪 90年代之后出现的一些偏差———由于缺乏真正的个体人格独立和人道主义的大背景 ,被误置为一种消解女性 ,最终消解个性的文学 ,由此落入传统的男权文化的陷阱
-
女性独特话语的找寻及尝试——试论残雪小说文本的后现代性
-
作者:
陈娇华
来源:
常熟高专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话语
情感
个人化
幽闭
叙述策略
-
描述:
残雪是女性文学发展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 ,她采用了一种与以往女性作家创作决然不同的叙事模式 ,她既不去揭批男性中心社会中女性的受抑境遇 ,也不去抒写女性的勃勃生命力及创造性 ,而是以其个人化的写作方式 ,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怪异、诡秘的女性世界 ,为女性创作的发展和转型做出了重大贡献
-
文学:个人心灵的景——王安忆的文学观管窥
-
作者:
李晓峰
来源:
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生活体验
情感
文学观
小说
心灵世界
-
描述:
、情感、人物、故事、语言、形式、作家的生活体验、女性文学、文学批评方法等诸多方面。她的文学观既有对传统文学观的认同,也有对传统文学观的突破与颠覆,有她对自己所体认的文学理念的自觉坚守
-
真情凝聚的市井人生画卷——评我省青年作者李波的作品集《留恋童话》
-
作者:
卜兴建
马汉钦
来源: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留恋童话》
情节
情感
李波
文学创作
女性文学
小说
-
描述:
女性写作越来越成为当代中国文坛一道亮丽的风景,女性作家以其敏锐的眼光、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情感感知生命,张扬生命,创造了无数精美的作品,为文坛开创了“别一世界”。萍乡作者李波用她凝情含韵的笔墨,描绘
-
武则天的人格与重要人际关系考论
-
作者:
司海迪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际关系
权力
情感
女性心理
武则天
人格
-
描述:
做了详细阐释。第二章主要论述了武则天和太宗的关系内幕及初次入宫对武则天的影响。先根据史料描述了二人情感的真实状态,
-
移动在两个家庭之间:北台湾印尼客家女性的认同与情感民族志
-
作者:
黄圆惠
来源:
交通大学客家文化学院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印尼客家女性
移动
生命史
情感
认同
民族志
家庭
-
描述:
本文认为作为女性,她们生命史中,日常生活里原生家庭与婚姻家庭文化是不可分割的。Kottak(2005)提到「全球化时代,人们从一地到另一地的移动,扩大与消除了旧有的边界与社会阶级区分。…这些移动的人们处在不断变动的情况下,了解如何依据地点和情境脉络来经营其多重身分。」本文印尼客家女性确实连结两地客家家庭成员互动。而她们根据周遭不同的人、事、物强调自己的身分别,同时认同华人、客家人、山口洋人的多重身分。本文发现嫁入台湾的印尼客家女性,她们的移动历程可区分为印尼本国的移动及跨国移动。报导人中拥有印尼本国的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