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阶级、性别与民族国家
作者: 李小江   白元淡   来源: 读书杂志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阶级   民主运动   韩国   妇女运动   工人运动   性别   民族国家  
描述: 阶级、性别与民族国家
日本女性学研究状况
作者: 金少萍   来源: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教育   女性学   女性学讲座   日本   女性   性别  
描述: 本文简略地介绍了女性学传入日本的社会文化背景、日本女性学研究的诸机构及其特点、日本女性学研究的主要成果。
宋代江西文学家结构分析
作者: 夏汉宁   刘双琴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年寿   身份   宋代江西   结构   文学家   性别  
描述: 据《全宋诗》、《全宋词》、《全宋文》统计,宋代江西有作品传世的文学家共1359人。本文用历史人口学及人口结构学的方法,对宋代江西文学家的性别结构、身份结构及年寿结构进行考察。统计结果显示,宋代江西
爱是什么?
作者: 刘思谦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散文   中国   20世纪90年代   文学研究   女性文学   性别  
描述: 爱是什么?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白军芳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侧面   正面   男子创作   女性形象   唐传奇   性别  
描述: 在长期的男性中心的社会里,有关描写女性的体裁早已存在。 不过,直到唐代,人们始有意识地创作小说,从当时的创作群来看, 全是男性作家。而创作的形象最多的是女性,这就为“男性目光中的 女 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文本。另外,传奇中的爱情故事,是人类 主体意识复苏的表达,研究它,可以体现唐代妇女角色的定型和社会 地位,对文化学和女性学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本文从唐传奇对女性形象的重塑入手,探讨男性作家在传奇 中塑造的女性多是妓女贱妇之心理根
基于性别视角的媒介暴力研究
作者: 范红霞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媒介暴力   性别秩序   性别政治   符号暴力   性别   话语霸权  
描述: 人们对于媒介暴力的问题关注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随着电视等大众媒介的普及,人们开始担忧媒介中的暴力内容会引发现实中的暴力行为,而儿童和青少年在何种程度上受到媒介暴力的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这个时期,关于媒介暴力的效果研究成为主导范式。当媒介日益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我们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并且在观念和制度层面建构起媒介与公共生活的重要关联,“媒介化生存”成为新的生活方式,我们由此也进入了“媒介化社会”。如此一来,媒介暴力的内涵也随之扩大了,由媒介呈现的暴力内容这一客体化的存在发展到媒介自身成为施暴者
女丑=女丑?幽默的性别权力——以综艺节目谐星表演为例
作者: 李欣宜   来源: 台湾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康熙来了   幽默   综艺节目   再现   全民最大党   谐星   性别  
描述: 女谐星作为一种近十年来在综艺节目中大放异彩的族群,博取许多媒体版面,但幽默领域并非中立无菌的,幽默场域即为一百家争鸣的意识形态斗争场,性别权力在此以一种欢乐无害的形式被表现出来,实则蕴含多重性别迷思
解放区文学中的女性叙事
作者: 杨丽丽   来源: 延安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话语   权威   解放区文学   叙事   视角   女性   性别  
描述: 呈现出的性别视角对叙事的影响、解放区文学中的女性叙事呈现出的话语与权力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讨更好地了解解放区文学女性叙事的规律,及影响女性叙事特点的因素,可以更深入地领会这一特定文学中所表现出来
加拿大华裔女性的自我身份建构
作者: 李青   来源: 宁波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残月楼》   身份建构   东方主义   文化   加拿大华裔女性   性别  
描述: 加拿大文坛最高奖——总督奖提名,被誉为一部由华裔女作家创作的奇书。后殖民主义认为第三世界女性深受双重压迫。一方面,她们在宗主国受到种族和文化歧视;另一方面,她们又遭受来自男权社会的性别歧视。长达一个世纪
冷眼观:晚清《小说林》的叙事与观看
作者: 朱芯仪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公与私   叙事   观看   《小说林》   小说理论   小说林社   性别  
描述: 1907年由小說林社出版《小說林》,為晚清四大小說期刊之一,乃晚清報刊發展史上的轉捩點。顯示報刊逐漸由政治教化轉向文學性、通俗性、商業性的方向,並重新對公、私領域作出定位和思考。本文主要分為五個部份:首先梳理小說林社與《小說林》整體營運、出版之狀況,有助了解本文之後論述。再者為篇幅最多的翻譯小說與他者奇聞,探討中西方藉助翻譯而產生相互觀看、定位的行為,並改變中國觀看自身的方式。接續討論《小說林》文學觀,重視美學、文學性與商業價值,呈現晚清現代性進入後個人主體浮現,導致文學趨向世俗與工具價值,時於小說中見「
< 1 2 3 ... 26 27 28 ... 32 33 3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