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英敛之时期《大公报》与晚清女子形象的建构
作者: 陈雨璇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建构   《大公报》  
描述: 晚清,民族国家危机不断加剧。顺应时代产生的媒介使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和现代化运动的社会参与程度日益扩大。在面临重重民族危机和巨大社会责任的同时,为了改变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扭转备受列强欺凌的命运,唤醒广大普通民众,提升民族竞争力,中国知识分子在失去科举这一“言志报国”的途径后,选择报刊作为反对侵略、反对封建、启蒙西学的重要工具,肩负起“开民智”,进行思想启蒙这一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英敛之时期的《大公报》诞生于中西文化相互冲突与融合的社会转型时期。其时,维系社会稳定的纲常名教在中外民族矛盾和中西文化的冲突进一步
新视角下的当代中国电视广告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查玮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解构   建构   电视广告   受众   女性形象  
描述: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持续变革,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其相伴而生的价值观念的现实推动,中国电视广告迎来了新的辉煌,中国女性的地位也在持续提高。电视媒介不仅是信息源,而且给人们带来诸多全新体验和感受,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电视广告,作为电视媒介文化形态之一,可以说是兼具经济学意义与文化学意义的符号系统。人们制作与观看电视广告的过程,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符号的生产与消费过程。笔者在研究中将内容分析、文本分析与受众分析结合,摆脱了以往单一的女性主义视角,力图从新视角切入,进行系统
从《赫索格》、《洪堡的礼物》和《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中看贝娄对性别身份的建构
作者: 曹艳艳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建构   索尔·贝娄   妇女解放运动   卡伦·霍妮   性别身份  
描述: 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1915-2005)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坛都享有极高声誉。他因为“对当代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而成为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美国著名的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将其视为20世纪美国文学中的最重要的两位小说家之一。因而,贝娄无疑成为当代国内外学者们关注的重心。近年来,学者们对贝娄的研究已经向纵深发展,研究视角也呈现多元化趋势。虽然研究视角不尽相同,但是学者们普遍意识到贝娄小说中的夫妻关系是不和谐的:通常性格懦弱的丈夫都有一位强悍的妻子。尽管国内外学者已经对贝娄进行了较为深入和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