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英敛之时期《大公报》与晚清女子形象的建构
作者: 陈雨璇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建构   《大公报》  
描述: 晚清,民族国家危机不断加剧。顺应时代产生的媒介使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和现代化运动的社会参与程度日益扩大。在面临重重民族危机和巨大社会责任的同时,为了改变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扭转备受列强欺凌的命运,唤醒广大普通民众,提升民族竞争力,中国知识分子在失去科举这一“言志报国”的途径后,选择报刊作为反对侵略、反对封建、启蒙西学的重要工具,肩负起“开民智”,进行思想启蒙这一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英敛之时期的《大公报》诞生于中西文化相互冲突与融合的社会转型时期。其时,维系社会稳定的纲常名教在中外民族矛盾和中西文化的冲突进一步
《大公报》对吕碧城“晚清启蒙女性形象”的建构与传播——基于对报人英敛之与吕碧城的社会关系研究
作者: 刘宝珍   张帅   来源: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构与传播   吕碧城   英敛之   《大公报》   晚晴启蒙女性形象  
描述: 《大公报》从1902年由英敛之在天津创刊至今日继续在香港出版已有113年的发展史,堪称中国报界最长寿之星。当今的报界及学术界对《大公报》创始人英敛之知者甚多,但对"《大公报》第一任女编辑"吕碧城却知者甚少。然"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却是20世纪初中国报界、文界、女界及整个社交界的一大奇观。成就吕碧城由一个"香阁闺秀"成功转型为"晚清启蒙女性形象"的正是英敛之与《大公报》。英敛之与《大公报》对吕碧城的成功"打造"为后世报业"对社会精英形象的构建与传播"做出了范式与表率,而英敛之与吕碧城间的"缘"与
《大公报》与民国时期中国女性研究
作者: 辛太甲   侯杰   习晓敏   来源: 南方论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国时期   都市女性文化   缓性变迁   《大公报》   中国女性  
描述: 《大公报》是民国时期颇具社会影响力的报刊,既反映了社会的变迁,记录了历史的沉浮,又引领了时代的变化,参与了都市女性文化的创造。本文拟以民国时期《大公报》为研究对象,探寻都市女性对头饰、服饰、脚饰等美的认知,揭示五四爱国运动时期女性对婚姻家庭的体认,借以考察现实生活中婚姻家庭形态的缓性变迁。考察这些女性走入职场后对自身的反思,所表达的不同诉求。
记民国时期旅欧特约记者陈学昭女士
作者: 王鹏   来源: 中国档案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浅草社   1927年初   民国时期   妇女运动   详细叙述   张季鸾   临时居所   《大公报》   吴鼎昌   旅欧  
描述: 记民国时期旅欧特约记者陈学昭女士
《大公报》副刊《家庭与妇女》对五四以后女性形象和气质塑造的作用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副刊   社会性别研究   妇女   气质   《大公报》   家庭   女性形象   五四  
描述: 历史系侯杰教授发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女性都市文化——以《大公报》副刊《家庭与妇女》为中心的探讨》(谭少薇等主编:《性别觉醒——两岸三地社会性别研究》,香港:商务印书馆,2012年)一文,认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天津是酝酿被后来称为“北派”都市文化雏形的重要时期之一,女性时尚成为一抹亮色。创刊于1927年的《大公报》副刊《家庭与妇女》对于时尚的关注,有助于认识女性形象和气质的塑造
多才多艺新凤霞
作者: 赵顺起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评剧   正人先正己   地方戏   音乐感染   《春香传》   革新家   吴祖光   绘画   《大公报》   女性形象  
描述: 提起新凤霞,人们自然会想起评剧和她的《刘巧儿》《花为媒》等代表剧目。她是评剧史上承前启后且最有成就的代表人物之一。她情系评剧,执著追求,多才多艺,为广大观众所称道。
张人瑞,天津妇女运动的先导
作者: 方博   来源: 天津档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   文章开头   女士   妇女运动   天津   中学校长   访谈记录   《大公报》  
描述: 1933年9月,《大公报》曾对时任三八女子职业中学校长的张人瑞女士进行过一次采访,后将此访谈记录分两期(9月3日、10日)刊登在“妇女与家庭”专版上,题目为“三八女子职业中学校长张人瑞谈妇女运动”。文章开头便对张人瑞女士做了简要介绍:
清末北京最早的妇女报刊和团体
作者: 刘宁元   来源: 历史档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北京女报   辛亥革命前   共爱会   中国妇人   女青年会   东阁大学士   女子世界   女学会   《大公报》   户部主事  
描述: 甲午战争后,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妇女运动蓬勃开展,女性社团、女性报刊是妇女运动开展的重要标志。据不完全统计,辛亥革命前,女性团体达40余个,女性报刊达30余份。如女性社团有中国女学会、共爱会、女青年会等;女性报刊则有《女学报》《女报》《女子世界》等。北京地区最早的妇女报刊《北京女报》和妇女社团“中国妇人会”
世纪回首与展望:女性主义在中国
作者: 丁宁   来源: 中国青年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研究   妇女地位   吕碧城   中国妇女   妇女运动   女权主义者   女性主体意识   性别视角   《大公报》   女性主义  
描述: 世纪回首与展望:女性主义在中国
论新民学会在妇女解放运动中的作用
作者: 唐娅辉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运动   男女平等   妇女运动   中国妇女   女会员   毛泽东   《大公报》   妇女解放理论   新民学会   向警予  
描述: 新民学会,作为在中国最早建立的革命团体之一,为中国的妇女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就此作一粗浅探讨,希同仁赐教。 (一) 新民学会,在它成立伊始,就将反对封建主义的束缚,提倡民主科学,提倡个性解放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他们注重探讨妇女运动理论并采用各种形式唤起女性的觉醒,为促进妇女解放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明确提出了解放妇女之主张。毛泽东在他主编的《湘江评论》创刊号上,用犀利的笔锋揭露封建制度压迫下妇女的痛苦生活,认为“高髻长裙,是男子加于她们的刑具。还有那脸上的脂粉,就是黔文。手上的饰物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