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小说】搜索到相关结果 25 条
-
试论“五四”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章长城
来源:
龙岩师专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作家
形象
“五四”时期
小说
女性
-
描述:
本文首先对传统女性形象进行了梳理,认为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女人异化史。接着具体分析了一些“五四”时期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将其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仰视中的女性形象;二是俯视中的女性形象。这两种视角都是以男性为本位,故在根本上难以还女性以历史真相。
-
把剑相问不平事--红线与聂隐娘
-
作者:
马珏玶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线
侠客形象
女性形象
聂隐娘
小说
-
描述:
从女娲的救世精神到九天玄女的协助正义方获得战争胜利的正义战神精神,神话中的女性在事关人类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体现了女性神奇的力量与高强的本领,证实了女性在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男权时代的到来,女性退隐于社会生活舞台的幕后,不再直接参预社会的重大事件与政治生活。但
-
式论“五四”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章长城
来源:
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作家
形象
“五四”时期
小说
女性
-
描述:
本文首先对传统女性形象进行了梳理,认为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女人异化史.接着具体分析了一些“五四”时期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将其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仰视中的女性形象;二是俯视中的女性形象.这两种视角都是以男性为本位,故在根本上难以还女性以历史真相.
-
湘西世界的“小人物”: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一瞥
-
作者:
王翠云
来源:
艺术探索(合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文学研究
人物形象
小说
女性
-
描述:
湘西世界的“小人物”: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一瞥
-
当代女性精神的缺度:-试析贾平凹小说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晓音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批评
贾平凹
现代女性精神
文学评论
男权意识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贾平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由于具有“以性特征为表征”以及“被男权意识所异化,认同男权”的倾向,因而缺乏时代感,使得当代女性精神缺度。
-
苏曼殊塑造的女性形象及他的女性观
-
作者:
唐月琴
来源:
阅读与写作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非梦记》
女性观
评论
苏曼殊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苏曼殊的小说创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03年在上海《国民日报》工作期间与陈独秀一起,翻译雨果《悲惨世界》,其中翻译占六回,创作占八回,故事联系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尚海—上海),与其说
-
为宣扬集体主义观念而塑造的理想女性形象--五、六十年代农村题材小说中妇女形象论
-
作者:
许音
来源: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村题材
理想女性形象
人物
中国
集体主义观念
小说
-
描述:
为宣扬集体主义观念而塑造的理想女性形象--五、六十年代农村题材小说中妇女形象论
-
“只为情奇事亦奇”——读《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
作者:
徐天河
来源:
阅读与写作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语言
女性形象
小说
《醒世恒言》
市民阶层
-
描述:
《闹樊楼多情周胜仙》这篇话本是根据两宋之交淮安人廉布所作的《清尊录》中的一个故事敷衍而成的。富家子弟张氏恃醉戏言,欲娶民女孙氏为妻,后背约负盟。孙氏忧郁而死,为人开棺复活后前往张家质问论理,结果被当作鬼而打死。这里的孙氏女只是一个恪守
-
论《三国演义》女性观的矛盾性
-
作者:
严明
顾友泽
来源:
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权术
《三国演义》
矛盾性
女性观
描绘
阳刚
作品
表演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三国演义》主要描绘的是男人之间权术争斗的世界,是一部既斗智又斗勇的充满阳刚之气的作品。客观地说,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就数量而言,很少;就刻画程度而言,又很单薄。笔者统计了一下,在这部人物形象数以千计的小说中,连正面描写带顺便提及的女性形象,总共仅四十多人,而真正在作品中正面表演一番的,则更是寥寥无几。
-
存在的勘探者:张生小说简论
-
作者:
王宏图
来源:
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人公
文学作品
张生
地理学
勘探者
西递村
知识分子
米兰·昆德拉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丛生的疑窦阅读张生的小说会有这样一种奇特的体验 ,起初你的好奇心被不可遏止地激发起来 ,你瞪大了眼珠 ,在扑面而来的事件、场景和人物间穿梭行进 ,不时在那些饱满、富于质感的片断前伫立 ,兴致好时还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