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龙岩学院学报】搜索到相关结果 7 条
-
20世纪末台湾文学中“疯女人”形象的思想意蕴
-
作者:
吴春兰
洪芳芳
来源:
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疯女人
批判
男权制
传统文化
女性主义
台湾文学
-
描述:
20世纪80、90年代台湾女性主义文学作品塑造的众多"疯女人"形象,是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受害女性的典型代表。通过展示这些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作品深刻地揭露了男权社会的残酷压迫,以及传统文化观念对女性的戕害,从而唤醒女性的强烈反抗意识,使其自觉勇敢地追求自身的主体地位,明确女性的解放不该只依靠个人的力量,而是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战斗力,共同摆脱来自历史、文化等各方面因袭的束缚,争取合理的地位。
-
刘向《列女传》研究的成绩与不足
-
作者:
詹晓青
谷文珍
来源:
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状况
《列女传》研究
-
描述:
刘向《列女传》成书于汉成帝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由于流传年代久远,版本复杂,东汉以来《列女传》的研究者主要对其作注释和考证,考证文本所述是否符合史实以及文本、颂义部分作者的真伪。现代学者则侧重对《列女传》的思想政治性、历史性和文学性的研究,这些方面研究虽有深化和发展,但对刘向《列女传》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大多数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缺乏深层的挖掘与分析。
-
悲剧女性苔丝狄蒙娜与窦娥
-
作者:
余艳
来源:
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窦娥
悲剧冲突
苔丝狄蒙娜
性别身份
女性
-
描述:
苔丝狄蒙娜与窦娥是中西方悲剧女性的典型代表。她们性格相似,结局相同。更为重要的是,在传统文学批评领域,这两个女性形象的性别身份都被置于边缘地带。采用女性阅读视角对这两个女性形象的性格特征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不同悲剧冲突模式下所隐藏的相同的女性性别身份。
-
式论“五四”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章长城
来源:
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作家
形象
“五四”时期
小说
女性
-
描述:
本文首先对传统女性形象进行了梳理,认为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女人异化史.接着具体分析了一些“五四”时期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将其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仰视中的女性形象;二是俯视中的女性形象.这两种视角都是以男性为本位,故在根本上难以还女性以历史真相.
-
中日家族小说的双子星座——岛崎藤村的《家》与巴金的《家》
-
作者:
沈小明
来源:
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
青年一代
封建家长制
作家
家族小说
岛崎藤村
巴金
双子星座
家族成员
女性形象
-
描述:
日本作家岛崎藤村1911年发表了《家》;时隔22年,中国也发表了一部同名小说,那就是巴金的《家》。两部《家》讲述的都是家族如何走向衰亡,逐渐分崩离析的故事,都是“旧家庭的历史”。同名同题小说在中日作家的笔下并不多见,但岛崎与巴金却还有《春》、《新生》...
-
“弱者啊,你的名字叫女人!”──五论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
-
作者:
张佑周
来源:
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弱者
莎士比亚
女性
-
描述:
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形象丰富多彩,性格复杂:其中有“光明的天使”、“美丽的太阳”:也有试图解除“女性的柔弱”的女强人;有惩恶扬善,以爱化恨,化丑为美,化祸为福的爱的使者;也有被情欲、权欲模糊了眼睛而乱伦、而发疯的人性扭曲、人格分裂者。然而,无论哪一类型的女性,无一例外部是“弱者”。这也许就是莎士比亚对女性的基本认识。
-
女性写作的开拓之路--张爱玲与施叔青笔下的女人
-
作者:
叶玉芳
来源:
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张爱玲是三四十年代上海"孤岛”时期红极一时的女作家,她的文学创作上承"五四”的女性文学传统,同时也如"落地的麦子不死”(王尔德语)下启了几十年来多位女作家的女性写作,台湾的施叔青便是一例,两位作家的写作在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西写作技巧的共同点下显现出相同相似的特点和不同之处,各为两个时代的女性文学作出了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