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小说作品】搜索到相关结果 17 条
-
严歌苓小说的女性叙事研究
-
作者:
李清涛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小说作品
女性叙事
严歌苓
女性主义
-
描述:
作为世界华裔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北美华裔文学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而且对世界文学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纵观北美华裔文学的发展史,我们不得不将目光聚焦到值得关注、引人深思的女性写作上。从最早的移民作家汤亭亭、谭恩美、到五六十年代留学美国的於梨华、聂华苓,再到八九十年代新移民代表作家严歌苓、张翎,她们对女性世界的重新审视、对人性的深切关注,以及通过切身生命体验对移居海外的女性生存状态所进行的深刻揭露和反思,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女性文学,同时引发了海内外学者的不断关注。新移民文学在北美华裔文学的发展史中
-
热子万古丽·玉素甫的小说作品研究
-
作者:
白哈提古丽·尼扎克
来源:
新疆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内容特点
艺术特点
热孜万古丽?玉素甫
小说作品
-
描述:
热孜万古丽•玉素甫是20世纪最后10年间登上文坛的维吾尔族女作家。她是在这2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以篇幅不大,结构严谨以及艺术水准相当高的小说作品著称于维吾尔文坛,如花般的惊艳了读者的心。在文学论坛中
-
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描述探析
-
作者:
李霞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当代文学史
当代文学作品
现代文明
舒婷
王安忆
新历史小说
中国当代文学史
自省意识
《废都》
小说作品
-
描述:
一、我国现当代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现当代文学是指"五四"运动后到现在的文学,这一时期的文学开始以白话文写作,标志着我国文学的大跨越开始,不少著名作家以刻画女性形象来反映自己对这个社会的看法以及对这个世界的反思。下面将探讨几位著名作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留下的女性形象。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中国的传统文化腐朽衰落,改良革新甚或革命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西方的现代文明自从鸦片战争开始就源源不断地输入
-
论严歌苓小说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刻画
-
作者:
李新宇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边缘人
宿命感
生存状态
编剧协会
小说作品
个人倾向
作家协会会员
美国电影
严歌苓
异常清晰
-
描述:
,现为美国电影编剧协会会员。然而两相比较,笔者个人倾向于阅读严歌苓的小说作品更甚于欣赏其影视作品,严歌苓自己也曾说过:
-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形象
-
作者:
赵慧玲
来源:
文学教育(上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文明
曹七巧
十里洋场
张爱玲小说
主旋律
小说作品
封建文化
旧上海
文化背景
女性形象
-
描述:
的糅合,她们的命运一般以悲剧收场。对张爱玲的小说作品进行考察,我们能够发现,"欲的自由"和"生的苦闷"是她自己作品的主旋律,描写的是"香港"和大上海"十里洋场"社会的现代文明和封建文化交织渐变的文化背景下的普通女性。综观她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
金庸小说与当代中国年轻女性形象
-
作者:
李昌鹏
来源:
粤海风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射雕英雄传》
杨过
金庸小说
小龙女
郭襄
倚天屠龙记
小说作品
《神雕侠侣》
一个女性
张无忌
-
描述:
在谈论50年代小说作品时,金庸小说不得不提,他的作品深受几代华语读者的喜爱,真正可以称得上生命力旺盛。《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蓉、穆念慈,《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郭襄,《倚天屠龙记》中的周芷若、赵敏、小昭、殷离,几代女性与中国的
-
《天龙八部》中的女性形象特征浅析
-
作者:
齐向党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令狐冲
主人公
金庸
“成长”
小说作品
读者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形象特征
《天龙八部》
-
描述:
《天龙八部》中的女性形象特征浅析
-
叙事重复的生态解读:从董立勃的长篇新作《青树》《暗红》说起
-
作者:
王敏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复现象
叙事重复
西部大开发
重复使用
暗红
小说作品
新疆
董立勃
女性形象
生态意义
-
描述:
对于董立勃这样一位来自新疆边远地区的小说创作者,评论界一方面极力肯定其作品创作的质量,称其作品开掘了西部垦荒小说的审美范畴,突破了西部情爱小说的书写范式(杨光祖),填补了中国当代文学题材对新疆地域叙事的空白(胡沛萍),美誉其为继沈从文以来最好的乡土题材小说家。而另一方面,也有不少论者指出,五年来超负荷的写作也暴露出其作品中不可忽视的缺陷,最为引人瞩目的便是其小说叙述中的重复现象。 笔者在这里无意于重复各位论者的声音,也无意去对作者创作中的叙事重复现象做任何价值上的评判,倒是想沿着这个问题进一步阐释分析这些
-
1980年代的青春与精神书写:评于晓丹长篇小说《一九八○的情人》
-
作者:
王春林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年女性
中国作家
叙事方式
正文
小说文本
小说作品
长篇小说
毛榛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
描述:
让我自己都始料未及的是,翻开《当代》杂志2009年第2期之后,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居然会是于晓丹的长篇小说《一九八○的情人》。于晓丹,哦,这个于晓丹就是那个我记忆中的于晓丹么?没问题,应该是的。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总觉得于晓丹这个名字,对于那些曾经经历过那难忘的
-
孤独、贫困、死亡的威胁——《熟路》和《威塞奥尔奶奶的弥留之际》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甘慧芳
来源: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凯瑟琳
孤独
贫困
美国南方文学
小说作品
死亡
威胁
叙事手法
女性
短篇小说
-
描述:
尤多拉·韦尔蒂和凯瑟琳·安·波特同为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两人的作品都真实地反映了美国南方的生活。两人的短篇小说作品《熟路》和《威塞奥尔奶奶的弥留之际》堪称短篇小说的典范。两篇小说用不同的叙事手法刻画了性格坚强,命运多舛的女性,揭示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所遭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