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莫泊桑短篇小说中的资产阶级女性形象
作者: 邓楠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莫泊桑小说   一夫一妻制   资本主义   托尔斯泰   莫泊桑   资产阶级女性   《在家里》   家庭   女性形象   短篇小说  
描述: .莫泊桑笔下的资产阶级女性大致有三种类型.(1)纵欲放荡型 资产阶级太太们为寻求感官刺激,放下了臭架子.她们没有生活理想,主
现在的女人怎样做母亲
作者: 阮直   来源: 晚报文萃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亲形象   萨拉   富兰克林   母性   鲁迅   自由   传统美德   家庭   知识女性   女性形象  
描述: 从现在的年轻妈妈身上我有点儿找不到母亲的形象了,就剩下孩子的保姆、孩子的管家、孩子的保护神了。好像40岁以上年龄的人,说起母亲来倒是有个慈爱、威严的女性形象还能温暖一下心窝。如今这中年的母亲不与女儿争着比时尚就算有大有小了。传统美德的母亲是勤劳、淳朴、善良,是克己、奉献、默默无闻,她们把母性中最柔软、最仁慈的价值都固化在了
可曾闲来倚青藤
作者: 张素荣   来源: 宝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藤   人生境界   闲暇时间   赏石   色块   老师   画面   家庭   女性形象   心灵  
描述: 记得刚喜欢石头不久,随几位同好到宜宾淘石。第一次参观王毅高老师的家庭石馆,琳琅满目的精美石品给我的震撼自不必说,有枚刚被王老师淘回、还未上座的人物石小品也同样深深地吸引了我。此石石形圆润、画面简洁
似火朝霞烧长夜——重读巴金的《寒夜》
作者: 康鑫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意义   曾树生   汪文宣   巴金   内心世界   新女性   家庭   女性解放   现代女性   女性形象  
描述: 在巴老逝世不久,重读他的经典之作《寒夜》,当我的神经再一次被女主人公曾树生的生活、命运触动时,我惊喜地发现巴老是少有的一位真正尊重女性、关怀女性的作家,因此,我更因热爱女性的巴金而感动。对于《寒夜》女主人公曾树生的评价历来是存在分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认为她是自私的,动摇的小资产阶级女性;二是认为她和汪文宣一样是遭黑暗社会迫害以致沉沦的小知识分子;三是认为她是害了别人的受害者。笔者认为以上观点都过于片面。巴金曾对《寒夜》中的主要人物说过这样的话:“……主要人物,我会同情。但是我也批评了他们每一个人
解读《后庭花》中的女性人物塑造
作者: 魏峨   来源: 戏剧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顺   元代前期   子母   吏治   郑廷玉   元代社会   家庭   女性形象   包公   女性人物  
描述: 郑廷玉,元代前期杂剧作家,生平行事不可确考,《录鬼簿》仅记其为彰德(今河南安阳)人,属“前辈已死名公才人”之列,与纪君祥、李寿卿同时。著有杂剧23种,今存《包待制智勘后庭花》、《宋上皇御断金风钗》、《布袋和尚忍字记》、《看钱奴买冤家债主》、《楚昭王疏者下船》5种。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意识
作者: 王莹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末世情怀   曹七巧   男权社会   生命体验   女性意识   张爱玲作品   女性命运   家庭   女性形象   倾城之恋  
描述: 张爱玲是官宦家庭的后代,是封建制度没落后的见证人,同时也是受害者,过着有太阳的地方使人瞌睡,阴暗的地方有古墓的清凉的生活,他的感情是残缺的。因此,在张爱玲作品中,他写的都是港沪社会里没落的半官半宦人家的小姐少奶奶们。在这些人身上有着作者自己的人生体验。通过这种生命体验,我们对张爱玲笔下
永远的流浪——知识女性形象的基本心态之一
作者: 丁帆   齐红   来源: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在路上》   “家”   疲惫感   新时期   丁玲   爱情   张洁   知识女性形象   新写实小说   家庭  
描述: 永远的流浪─—知识女性形象的基本心态之一丁帆,齐红流浪:一种古老而又现实的心态体验新时期一位女性主义诗人伊蕾在她的诗歌《流浪的恒星》里面曾经写下这样一句诗:“我在被囚中到处流浪/我在流浪中到处被囚,”这几乎成为知识女性所固有的生存处境和基本心态的典型...
在历史转折处艰难重现——试论新时期女性剧作的女性意识
作者: 潘超青   来源: 戏剧文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群体   男性文化   新时期   女性独立   女性意识   女剧作家   人道主义   女性命运   家庭   女性形象  
描述: 新时期的戏剧创作,是在重提启蒙、高扬人道主义理想的大背景下展开的。80年代话剧文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去除文革以来根植在创作理念上的政治化倾向,恢复人的自我价值认定,重新确立“人不是一个处于服从地位的部分,而是自为的价值存在旧的思想观念。寻找、发现与确认自我成为主导话剧创作
关键词
作者: 辛唐米娜   来源: 青年文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名字   第一声   小城   西游记   少年   母亲   家庭   爱情与婚姻   女性形象   小学生  
描述: 哪怕在成人社会头破血流时,我也丝毫不想回到少年的日子。——题记辛唐米娜毫无疑问,这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关键词。我不能从它的字面上看出任何长者的希冀,而想出这个名字的爷爷,也从来不能给我一个明确的解释。他说,父姓加上母姓,表示对我母亲的重视,在我们的家庭里,男人与女人地位相同。
浅谈刘兰芝的追求
作者: 李丹丹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下旬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需要层次理论   个体   和谐美   孔雀东南飞   古代女子   尊敬   刘兰芝   幸福   掌权者   家庭  
描述: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作为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之一,历来为人们所喜爱。故事女主人公刘兰芝更像一块美玉,在我国文学史上绽放着独有的光彩。 一直以来,我们只关注到刘兰芝是一个勤劳、美丽、命运悲惨的女性形象,却很少有人静心想一想刘兰芝的悲剧命运跟她的需要有什么必然联系,换句话说,刘兰芝到底需要什么?下面就让我们运用马斯洛的需要结构理论去探寻一下刘兰芝的追求。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敬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 1 2 3 ... 10 11 12 ... 17 18 1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