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许地山作品选择女性形象的创作动因
作者: 肖丽艳   来源: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许地山作品   宗教   女性形象  
描述: 许地山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大部分是女性,他选择女性做为主要人物的动因来自时代因素的激荡、宗教思想的融汇和自身情感的体验等三个方面,了解这些动因有助于分析许地山作品的创作思路。
从海斯特看女性自我意识的复苏
作者: 侯静   晏军   刘佳   来源: 法制与社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斯特   宗教   女性主义   女性自我意识  
描述: 《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成功地塑造了海斯特——一个性格坚强,敢于独抗逆境,热烈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女性形象,她坚强、勇敢、勤劳、善良,并具有崇高的自我献身精神,正是这些使她有勇气与宗教社会对抗,捍卫自己
试论中西方宗教与神话中的女性地位异同
作者: 吴婷   来源: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   宗教   女性地位  
描述: 宗教和神话中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是现实世界女性的缩影,在宗教和神话领域里,妇女的地位也是随着世俗世界的变化而改变的。通过研究宗教和神话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女性形象,来探讨中西方宗教与神话中的女性地位的异同
拜伦的生命伦理论
作者: 梁桂平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歌   拜伦   宗教   生命伦理  
描述: 从当代生命伦理学角度看,拜伦是一个十分热爱并注重生命感觉的伟大诗人,其生命伦理意识有着鲜明的个体特征:从生命个体出发,讲究生命的质量,追求享乐、情爱的现实人生;爱其所爱,乐其所乐,从容面对死亡,属于典型的重生乐死;努力追求生命的最高意义,并为生命的崇高意义而牺牲。主要体现在情感世界、性爱世界以及生命世界三个层面。这样的生命伦理观直接造成了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冲突,引发他一生的情感漂泊、为追求崇高的生命意义而客死他乡的结局。拜伦的生命伦理观形成有来自个性、家庭、成长经历等主观因素;也有来自英国社会政治、道德
凯瑟琳·安·波特宗教观和女性观的研究
作者: 植冰   来源: 湖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独立   宗教   凯瑟琳·安·波特   积极   女性  
描述: 凯瑟琳·安·波特被公认为是现代美国出色的文体学家。文学界和批评界对波特的研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其中涉及到最多的是波特的故事主题和写作技巧的研究。而本文认为波特是一个积极和独立的女性,特别是在揭示宗教
女性文化刍议
作者: 郝薇薇   李轶群   王耀敏   来源: 商情(科学教育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地位   男性人体   女权运动   父权文化   宗教   女性文化   男人   旧石器时代   女性文学   女性生殖崇拜  
描述: 似乎牢不可破的基石。女人,掘开历史的坟墓,撕裂宗教神权那块可怜兮兮的遮羞布,在文学艺术的层层历史尘埃中定义女性文化。1女性文化的演化过程1.1母系氏族女性文化。谈女性文化不得不谈到母系氏族这个特定的历史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