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拜伦的生命伦理论
作者: 梁桂平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歌   拜伦   宗教   生命伦理  
描述: 从当代生命伦理学角度看,拜伦是一个十分热爱并注重生命感觉的伟大诗人,其生命伦理意识有着鲜明的个体特征:从生命个体出发,讲究生命的质量,追求享乐、情爱的现实人生;爱其所爱,乐其所乐,从容面对死亡,属于典型的重生乐死;努力追求生命的最高意义,并为生命的崇高意义而牺牲。主要体现在情感世界、性爱世界以及生命世界三个层面。这样的生命伦理观直接造成了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冲突,引发他一生的情感漂泊、为追求崇高的生命意义而客死他乡的结局。拜伦的生命伦理观形成有来自个性、家庭、成长经历等主观因素;也有来自英国社会政治、道德
被压迫“他者”的沉默书写
作者: 秦银国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沉默   他者   文化内涵   生命伦理   库切  
描述: 约翰·麦斯威尔·库切(J. M. Coetzee, 1940-)是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第一位两度荣获英国文学最高奖——布克奖的作家。作为南非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所关注的主要是殖民统治和种族隔离状态下南非人的生存境遇。他在作品中所呈现的人物角色大多都是身体、精神或心理失常、甚至是几近失语、无声沉默的弱势群体。瑞典学院曾经这样评价:在关键时刻,库切小说中的人物都是站在他们自己背后,沉默不语,一动不动。也就是说,这些人物置身于殖民主义和种族隔离制度兴与衰的南非社会环境下,身处充满压迫和歧视的困境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