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安娜】搜索到相关结果 71 条
-
浅谈俄罗斯女性雕塑家:安娜·卡卢布金娜之女性形象
-
作者:
吴强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体制
妇女形象
俄罗斯女性
美术学院
雕塑史
安娜
雕塑家
学院派
作品
女性形象
-
描述:
苏联的美术教育体制和模式对我国的美术学院的教育体制和模式具有巨大的影响。提起俄罗斯雕塑家我们并不陌生,如尼·安得烈耶夫、谢·科年科夫、谢·梅尔库罗夫、伊·沙德尔
-
中西文学上两位女性形象比较
-
作者:
郭国庆
来源:
文学教育(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西文学作品
移情
妇女
安娜
中国文化背景
揭露与批判
渥伦斯基
西门庆
女性形象
潘金莲
-
描述:
红杏出墙,移情别恋,这是中西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个主题,有些评论家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妇女的红杏出墙,移情别恋是由于妇女在以权力结构为基础的,大男子主义的社会里受深度压迫的缘故。因此妇女
-
评奥尼尔剧作中女性的浪漫与悲剧形象
-
作者:
卢伟敏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尤金·奥尼尔
天边外
安娜
美国戏剧
影响深远
爱情
戏剧创作
女性形象
诺贝尔文学奖
-
描述:
尤金·奥尼尔(1888—1952),是美国戏剧的拓荒人,他一生共4次获普利策奖(1920,1922,1928,1957),并于193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戏剧创作不但在美国影响深远,被认为是美国的戏剧之父,而且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不少评论家和文学史家将他列为20世纪世界最杰出的剧作家之一。
-
“中国第一媳妇”海清:谜一样的隐婚馨香久远
-
作者:
姜雪峰
来源:
伴侣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馨香
盐水鸭
神秘色彩
新闻发布会
观众
安娜
婚姻
女性形象
感情生活
双面胶
-
描述:
海清是我国著名演员,由于她在《玉观音》《双面胶》《王贵与安娜》及《心术》等热播影视剧中,真情塑造了一个个秉性各异而又鲜活的女性形象,使其大受观众喜爱。不过,走红多年的海清的感情生活一直是谜团一片
-
安娜的血
-
作者:
何向阳
来源:
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复杂性格
心灵性
男性作家
角色化
繁漪
面具
安娜
脸谱
图腾
女性人物
-
描述: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一百年来的女性形象,检索起来,存在两种被动,一种被动在男性笔下,图腾与禁忌之识,人物的被动性在脸谱——角色化;图腾式的“母亲”形象与祸水式的“妖姬”形象所表征的女性不仅划开了善恶的经纬——哪怕简单到图解地步,也将单人物置于某一理念的符号化境地,所以无论善、恶,人物的“被塑”性到了可以理念标本抹煞血肉性格的地步,虽也有兼有二者复杂性格的繁漪式人物,但大多现场化平面化结局化,性格是给予设定的,它已然成型,至于女性的内心,多不深入介人,看不出变化,纵有演进,也多线性、单向,男性作家致力于树立一种
-
谈谈对安娜悲剧的看法
-
作者:
刘绿宇
来源:
南都学坛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流社会
宗教观
看法
资产阶级
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
卡列宁
个性解放
女性形象
爱情自由
-
描述:
安娜是列夫·托尔斯泰笔下一个迷人的女性形象,自作品问世一百多年来,安娜悲剧的原因成了人们经久不衰的讨论话题。读者和评论家们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本文拟就这一论题也发表些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同行
-
简·爱、娜拉、安娜形象比较
-
作者:
余页
来源:
中文自修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本动因
欧洲文学
夏洛蒂·勃朗特
娜拉
解放思想
安娜
罗切斯特
简·爱
女性形象
比较谈
-
描述:
在我们面前出现的是19世纪欧洲文学史上的三位著名的女性形象,她们的坎坷命运博得人们的同情,她们的独特风姿又深为读者所喜爱。让我们把这三位不同国度的作家的形象放在一起作比较谈的基本动因,显然首先是出于这一点,即她们都是那一时代具有个性解放思想并敢于向旧制度挑战的出色的女性形象,尽管她们的差异也同样明显。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同名小说的主人公。这一形象的光彩是通过她的曲折的人生
-
乔治·桑和她的《冬天之美》
-
作者:
胡书义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乔治·桑
《冬天之美》
夫权
女作家
法国
安娜
浪漫主义
女性形象
小说
养成
-
描述:
乔治·桑和她的《冬天之美》
-
性别歧视:《胎记》中性别的文化定见
-
作者:
张丽萍
来源: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胎记
性别歧视
语言使用
安娜
文化现象
女性形象
受歧视
对话
阿里
语言学家
-
描述:
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映照并固化了各种文化现象,包括性别歧视。许多语言学家,如Lakoff(1980),Zimmerman(1973),Hiatt(1980)等,都从不同侧面对语言与性别的关系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以详实的材料佐证了语言使用中女性受歧视这一文化现
-
真挚细腻 以情动人——谈杨青在《安娜·克里斯蒂》中的表演
-
作者:
邵宏超
来源:
中国戏剧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扮演者
以情动人
女主人公
导演
戏剧学
话剧舞台
安娜
真挚细腻
形体动作
剧作家
-
描述:
最近,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七八届毕业班在首都话剧舞台上演出了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名剧《安娜·克里斯蒂》。剧中女主人公扮演者杨青的表演,引起人们的注目,她在舞台上创造的安娜这样一个美好、动人的女性形象,使我们久久难以忘怀。首先,她的表演是真挚、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