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孤独】搜索到相关结果 27 条
-
浅析《百年孤独》女性人物
-
作者:
吴静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孤独
宿命
女性
-
描述:
《百年孤独》中的女性人物具有一种传奇的悲剧色彩,她们单枪独马地反抗,各自为战,却发现孤独的命运总是横亘在那里,而孤独的根源正是源自缺乏沟通。
-
女性主义视角下秀拉的选择——读托妮·莫里森《秀拉》
-
作者:
洪源
来源:
时代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选择
孤独
体验
自我
-
描述:
<秀拉>是美国当代文坛颇有声誉的著名黑人女性小说家托妮·莫里森于1973年创作的小说,主要描写了黑人女性被侮辱和损害的独特经历.本文试图通过对其中的两住黑人女性人物形象的分析,并结合黑人女性主义的相关视角,探讨小说女主人公的人生选择及其对黑人女性生活的意义.
-
女性主义视角下秀拉的选择
-
作者:
洪源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选择
孤独
体验
自我
-
描述:
《秀拉》是美国当代文坛颇有声誉的著名黑人女性小说家托妮·莫里森于1973年创作的小说,主要描写了黑人女性被侮辱和损害的独特经历。本文试图通过对其中的两位黑人女性人物形象的分析,并结合黑人女性主义的相关视角,探讨小说女主人公的人生选择及其对黑人女性生活的意义。
-
论《长恨歌》中的生命体验
-
作者:
张宁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长恨歌》
生命体验
孤独
王琦瑶
-
描述:
文学性爱的圣洁模式,对传统的女性文化心理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在《长恨歌》中,王安忆更是挖掘女性内心,探索女性在城市中孤独的生命体验。
-
从《厨房》来看吉本芭娜娜的文学世界
-
作者:
邹洁
来源:
速读(中旬)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孤独
死亡
女性文学
-
描述:
吉本芭娜娜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日本文坛上新崛起的一位青年女作家。自处女作《厨房》问世以来,她的每部小说都在日本引起轰动,甚至出现了“芭娜娜”现象。本文以《厨房》为中心,立足于小说的核心--死亡与孤独,试图揭示吉本文学世界的本质与魅力。
-
从自我主体的塑型到叙述形式的探索——从女性意识呈现角度重审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创作
-
作者:
陈娇华
来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孤独
女性意识
女性内视角叙述
自我形象
-
描述: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在重铸女性自我形象和叙述形式革新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体现了作者鲜明的女性意识;同时对于女性写作和女性解放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其所存在的不足也给女性写作及女性解放留下了一些遗憾。
-
从《厨房》来看吉本芭娜娜的文学世界
-
作者:
邹洁
来源: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孤独
死亡
女性文学
-
描述:
吉本芭娜娜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日本文坛上新崛起的一位青年女作家。自处女作《厨房》问世以来,她的每部小说都在日本引起轰动,甚至出现了"芭娜娜"现象。本文以《厨房》为中心,立足于小说的核心——死亡与孤独,试图揭示吉本文学世界的本质与魅力。
-
女性的痛觉:孤独感和死亡意识:萧红与伍尔夫比较
-
作者:
柴平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伍尔夫
孤独
萧红
死亡
-
描述:
本文从平行研究角度梳理分析萧红与伍尔夫创作中孤独和死亡两大主题的异同。通过剖析中英两位女性所表现的倍受压抑的女性意识 ,阐释女性在男权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下的痛苦 ,以此揭示萧红与伍尔夫女性文学创作的特质。
-
析中国现代女性写作中的孤独底色:以庐隐、萧红、张爱玲为例
-
作者:
贺小蓉
王安平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孤独
萧红
庐隐
-
描述:
"孤独"始终是女性文学不变的底色。庐隐、萧红和张爱玲更是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书写孤独的典范,她们分别从时代的孤独、无家的孤独以及生命的孤独三个方面展现了中国现代女性写作中挥之不去的孤独心绪和体验。
-
孤独的生存体验 执著的精神追求——陈染创作论
-
作者:
郑崇选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孤独
陈染
死亡
执著
-
描述:
陈染是当代文学中一位重要而独特的女作家 ,她以自己大量的文本执著地探求着女性特殊的心理经验 ,体现了明显的现代性色彩 ,为 2 0世纪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精神资源。本文试图通过对陈染文本的整体性解读 ,揭示陈染创作的独特性以及为女性文学发展所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