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卡森·麦卡勒斯三部小说中的怪诞
作者: 刘春艳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畸形的人物   孤独   扭曲的爱情   怪诞  
描述: 卡森·麦卡勒斯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自她的第一部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出版以后,麦卡勒斯就被认为是美国南方最有才华的小说家之一,她的作品展现独特艺术魅力和深刻的人生真理。她与同时代的田纳西
论海男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贺素兰   来源: 云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孤独   女性意识   自主性   身体  
描述: 中国的女性文学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了迅猛地发展,成为20世纪末一个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女性话语在文本中逐步得以呈现。女性意识的崛起,使女性写作空前的活跃。“女性写作”和“女性文本”的特质有三:女性意识或视角、颠覆性或解构性及大胆展露女性独特的经验和体验。在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写作中,海男的小说可以说是女性书写中的标志性作品。海男更无视既存的道德秩序和价值体系、她只听从来自女性生命深处那神秘的召唤,作为纯粹的女性符号而存活于秩序之外。海男着迷于其内心纯粹的女性欲望,而这与她的写作、叙述、语言完全同构,就
浅析《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的形象
作者: 熊炜炜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情   孤独   莎菲   固执   理智  
描述: 作为左翼作家的代表,丁玲关注人物命运的悲喜,体恤人物的情感,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的思想,塑造了大量性格鲜明的女性人物形象。《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本文从莎菲的坚韧与固执、敏感而多情、感情与理智及孤独且厌世等四个方面对莎菲这一形象进行了分析。
孤寂的灵魂:《小镇畸人》中的女人
作者: 陈文玉   来源: 海外英语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舍伍德·安德森   孤独   《小镇畸人》   压抑   女人  
描述: 舍伍德的《小镇畸人》塑造一群在美国农业、手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时期爱的缺失、压抑、孤独、被人误解和孤立的男男女女。在工业化语境下,新旧观念碰撞、冲突,小镇的人们受到冲击,经历各种各样的心理体验
童年经验和陈染的文学创作
作者: 刁蒙蒙   来源: 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童年经验   孤独   色彩   父母   音乐  
描述: 童年经验对于作家及其创作具有深刻的影响,例如色彩的运用,主题的选择,情感的基调,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等等.陈染作为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无论是缺失性的还是丰富性的童年经验,都在潜移默化的指导和规范着陈染的创作.
从女性意识视角看《莎菲女士的日记》
作者: 程莎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孤独   主动   女性意识   出走   爱与性  
描述: 现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诞生于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五四”时期。在这个提倡“人的觉醒”,“个性解放”的时代大潮中,女性文学以高昂的主体意识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而在为数不多的“第一波”女性文学先驱作家中,丁玲总是不能被人忽视的。本文以女性意识为切入点,探讨丁玲的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女性意识觉醒的典型形象一莎菲。
从象征主义角度解读《小城畸人》
作者: 王晓静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小城畸人》   安德森   孤独   交流   象征主义  
描述: 舍伍德·安德森是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他的小说不仅吸引了很多评论家和学者,还对随后几个世纪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美国著名现代作家威廉·福克纳;欧内斯特·海明威;弗朗科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在安德森所有的作品中,《小城畸人》是他最成功的的作品。自小说出版以来学者们已经从多个角度去阐释该小说,但对其象征主义的解读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论文拟从象征主义角度对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小城畸人》进行解读。通过对小说场景,人物和物品的象征主义解读,论文探讨了十九世纪后半叶美国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
《琴神下凡》的孤独主题
作者: 陈瑶琼   来源: 广西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孤独   存在主义   田纳西·威廉姆斯   异化   清教文化  
描述: 》等少数几部作品上,而对其他作品没有予以相应的重视。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琴神下凡》是威廉姆斯1957年完成的一部关于孤独、欲望与救赎的悲剧。该剧自问世以来,只得到了少数学者的关注,批评家们大多从神话
寻求确定女性文学身份的孤独猎人
作者: 王慧英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   孤独   文化   文学身份   性别  
描述: 尽管李清照(1084 - 1156)和伊丽莎白·巴莱特·白朗宁(1806-1861)生活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她们却在人生经历和诗歌创作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她们的著作震撼了文学评论界,在文学史上评论家们对其进行过广泛的研究。本篇论文作者所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她们能在传统的文学界成为出类拔萃的女诗人?这二人都生活在中国和英国族长制的社会里和男性统治的文化中,女性的发言权和女性问题一向被忽视,女性文学被贬为男性文学之下,而且她们经常处于劣势和较低的地位之中,在中国女人被视为被动的角色和附属物,在英国
成如容易却艰辛
作者: 陈亚亚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都市文学   孤独   王安忆   女性文学   日常生活  
描述: 本文选取当代著名女作家王安忆为对象,对她的人生经历、小说创作和文学理论进行了深入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文章首先介绍安忆的成长经历、创作历程以及她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然后大致根据时间顺序,对她的小说主题进行分类阐述。 全文一共分为七章,其中第二章介绍安忆早期的创作情况,重点提到她在寻根文学思潮中的代表作《小鲍庄》,这是她寻根情结的开端;第四章与此一脉相承,讲述安忆如何寻找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和创作理想的经过,表达她想通过小说创作帮助人类进行沟通的良好愿望和就此做出的艰苦努力。 第三章和第六章是全文的重点,主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