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权主义】搜索到相关结果 32 条
-
从边缘走向中心-解读《占有》中拜厄特的女权主义思想
-
作者:
朱净之
来源: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女权主义
女性形象
边缘
中心
-
描述:
特在小说中展示了被男权社会边缘化的女性的真实生存状态和心理空间,解构和颠覆了传统叙事中的男性中心地位,提出了女性最终将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中心的女权主义思想。
-
美国文学中的疯女人形象:读吉尔曼的《黄色墙纸》
-
作者:
何少华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疯癫
《黄色墙纸》
女权主义
女性写作
双重身份
-
描述:
《黄色墙纸》描写了美国妇女受到她们丈夫的控制以及男权影响的痛苦经历。本文着眼于故事的内容、作者的经历两个方面,解读19世纪末女权状况,以揭示在父权制社会中,吉尔曼试图唤醒女性争取自由和独立意识的强烈愿望。由于她兼具受束缚的女性和女作家的双重身份,其疯癫也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它反映了女性追求独立和自我空间的要求,另一方面它也体现了19世纪女作家构建自己女性文学传统的努力。通过疯癫,女性得以反抗社会的压抑,表达自己的意志,并且保持其独立的身份。
-
美国文学中的疯女人形象:读吉尔曼的《黄色墙纸》
-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学刊·高教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疯癫
《黄色墙纸》
女权主义
女性写作
双重身份
-
描述:
《黄色墙纸》描写了美国妇女受到她们丈夫的控制以及男权影响的痛苦经历。本文着眼于故事的内容、作者的经历两个方面,解读19世纪末女权状况,以揭示在父权制社会中,吉尔曼试图唤醒女性争取自由和独立意识的强烈愿望。由于她兼具受束缚的女性和女作家的双重身份,其疯癫也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它反映了女性追求独立和自我空间的要求,另一方面它也体现了19世纪女作家构建自己女性文学传统的努力。通过疯癫。女性得以反抗社会的压抑,表达自己的意志,并且保持其独立的身份。
-
花开,在不同的世界:西方文学中的贞德形象研究
-
作者:
王丽莉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象学
贞德形象
贞德
女权主义
女性地位
-
描述:
法兰西民族巾帼英雄贞德的事迹和传说,一直是欧洲众多文学艺术家兴趣的焦点和表现的对象,在文学与艺术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西方文学和艺术史上形成了一系列有关贞德的形象。贞德故事经历了史传记载、绘画、戏剧、小说、电影等多种途径,作品颇丰。这些作品不仅显示了文学艺术独特的魅力,而且为研究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想意识提供了生动、丰富的材料。 在莎士比亚、席勒、阿·法朗士、马克·吐温和萧伯纳等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作家的创作中,贞德形象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反映出不同的思想倾向与美学意蕴。贞德最初
-
种族与性别——从小说《秀拉》看黑人妇女的三重压迫
-
作者:
于晓玲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妇女
三重压迫
女权主义
托尼•
莫里森
-
描述:
几个世纪以来,无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文学作品里,黑人妇女所遭受的不幸一直没有引起足够而又全面的重视,导致她们至今仍未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平等。因此,黑人妇女受压迫的问题更应该得到全世界的关注。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她的小说《秀拉》以1919年至1965年的美国为大背景,以黑人社区梅德林镇为具体语境,塑造了一系列性格迥异的黑人女性形象。女主人公秀拉是一位反对传统,追求自我的新型黑人妇女,她的叛逆使得自己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与传统的黑人妇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文选择《秀拉》
-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恋爱中的女人》的女性人物
-
作者:
康玫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教育
女权主义
婚姻
平等
社会价值
-
描述:
《恋爱中的女人》是劳伦斯的代表作之一, 也是饱受争议的一部小说。劳伦斯曾声称该书是其最喜爱的一部作品。这部小说讲述了两姐妹的生活和其感情纠纷。自从该书问世起,就一直是女权主义者关注的焦点。劳伦斯对
-
身体的苏醒:论90年代女性写作
-
作者:
周薇
张蕊
来源:
经营管理者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认同
男权文化
颠覆与表达
身体写作
女权主义
女性文学
-
描述:
女性文学中的身体写作是90年代引起争论的一种文化现象。90年代女性写作在80年代中期女性写作性别认同基础上实现了自我建构的身体认同。这种认同意味着女性自我的性别身份建构,即身体的苏醒,而这种苏醒的写作则是在反抗男权文化和女性自我建构的双重意义上超越了之前的女性写作。
-
试论《世说新语》中的“反面女性形象”
-
作者:
周建飞
来源:
才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说新语
封建社会
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
女子
女权主义
丈夫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女性觉醒
妒妇
-
描述:
鲁迅先生称之为一部名士底教科书的《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其中涉及的人物有五六百人,在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中,女性也因魏晋这样特殊的时代而独具
-
I ve Never Been to Me:幸福、谎言与女权
-
作者:
张仪
来源:
新东方英语(大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公贵族
天堂
生活
谎言
女子
虚无
女权主义
歌曲
幸福
女性形象
-
描述:
1977年,星路坎坷的美国女歌手Charlene Duncan推出了她歌唱事业中唯一走红的歌曲I've Never Been to Me。歌曲中,Charlene以一个过来人的亲身经历,向另一个不满现实、内心挣扎的已婚女子讲述了女性的幸福与谎言。
-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与张爱玲文本的女性意识
-
作者:
李丽琴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经验
女作家
女性意识
女权主义
父权制意识形态
女性主义批评
文本
亚文化
女性文学
-
描述:
肖沃尔特认为,现有的文学史是按父权制意识形态编写的,女作家和她们的作品成了被压抑的声音。她在《她们自己的文学》中谈到:在更大的社会框架范围内,妇女自身构成了一种亚文化,这种亚文化由影响每一位妇女的价值观念、规则、体验和行为而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