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1129 条
-
《野草在唱歌》中“他者”的斗争和反抗
-
作者:
杨国伟
来源: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他者”
《野草在唱歌》
女性
黑人奴隶
-
描述:
《野草在唱歌》反映了多丽丝·莱辛的写作的两大关注点:女性的挣扎和非洲殖民地的社会状况。女性文学和后殖民文学视妇女和黑人奴隶为被剥夺了话语权的"他者"。女性在以男性力量为主导的社会中受尽压迫;黑人奴隶
-
追求独立人格的凄楚心声-论左棻《离思赋》的女性文学价值
-
作者:
青荣
来源:
现代语文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离思赋
价值
左棻
情志
女性
-
描述:
追求独立人格的凄楚心声-论左棻《离思赋》的女性文学价值
-
从传统文化看中西女性文学之差异
-
作者:
耿伟伟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温情
文学
意识
传统文化
女性
-
描述:
女性文学的基本特征一直以来与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些鲜明特征存在着尖锐的对立,我们一提及这一文学形式便很自然地认为她是建立在西方文化语境之上的,且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处在一种势不两立的对抗之中。但是中国的女性
-
明清江南文学家族女性群体研究综述
-
作者:
娄欣星
来源: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群体
家族
江南
明清
女性
-
描述:
明清时期,古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尤为兴盛,学界多从女性文学理论、文体、地域、家族以及结社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重点讨论了明清时期女性文学的家族群体化这一特征。但这些涉及明清江南文学家族女性群体的研究还存在
-
萧红:民族与女性之间的“大智勇者”?
-
作者:
吴晓佳
来源: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主体
民族
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
-
描述:
萧红本人及其作品从1980年代中国女性主义批评兴起至今,一直被视为女性主义和女性文学的一个高峰。由于她的作品皆诞生于20世纪的抗战时期,民族与性别(尤其是民族与妇女)的关系成为解读这些作品所绕不开
-
红闺知己:明清时期的女性友谊诗歌
-
作者:
Haihong
Yang
来源:
Tamkang Review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友谊
明清
古典诗歌
女性
-
描述:
友谊在士大夫话语中历来有着鲜明的性别色彩。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长河里,描写男性友谊的诗歌、小说和戏剧比比皆是,而女性之间友谊,虽然在男性文人的笔下极为鲜见,在闺秀诗歌中却得到了充分的描写。本文对十七至
-
艰难的言说--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困惑
-
作者:
刘秀珍
来源: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女性意识
理论建构
拒绝对话
女性
-
描述:
女性文学批评以其独有的性别特征,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热点,形成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批评景观.然而,女性文学批评者们也面对着难以言说的尴尬局面.
-
闺阁、青楼场域差异影响下的文学传播与接受:以明代女性词人为例
-
作者:
汪超
来源: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代
文学传播
词人
女性
场域
-
描述:
闺阁与青楼本身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场域,其中的行动者自有差别。闺阁、青楼场域的资本积累模式影响了其中女性的文学传播接受活动。启蒙教育、场域文化积累、文学传播情况均使闺阁女性有更多接受文学的机会,同时
-
从小众传播走向公众视野:论明末清初的女性戏曲评点
-
作者:
张筱梅
来源: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商业出版
戏曲评点
小众传播
公众视野
女性
-
描述:
明清时期,女性读者对戏曲的阅读评点时有出现,但是由于传统女性生活方式的影响,这些评点只在闺阁之中传播,很难进入公众视野。晚明到清初,女性对《牡丹亭》等戏曲的评点只在家庭亲友之间流传,属于小众传播
-
徘徊于传统与现代间的女性——林佩瑶与繁漪之比较
-
作者:
刘桂萍
来源: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林佩瑶与繁漪
比较
传统
现代
女性
-
描述:
林佩瑶和繁漪是现代小说名著中的典型形象,两个性格迥异的女性,以不幸的人生际遇,谱写着生命中的悲歌,她们与现实抗争,徘徊在传统与现代间,虽然没有达到女性意识的觉醒,仍有其审美价值。从女性文学研究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