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致橡树》中的女性身份诉求
作者: 胡春苗   来源: 北方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致橡树   身份   舒婷   自我   女性  
描述: 舒婷的《致橡树》是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的开山诗作。爱情是这首诗的外在表现,其实质是女性对自我身份的现代性诉求。诗人对三类不平等传统爱情模式的否定隐喻了其对以男性为中心的爱情模式的批判和摈弃。在谋求
“我从没把自己当女人”:聚焦虹影内外兼备的“超性别”写作
作者: 邓岳   来源: 大众文艺(理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   超性别写作   虹影   内外   女性  
描述: "超性别"写作是九十年代以来不少女性作家都操持着的一种女性文学,虹影、陈染、林白、池莉等都是"超性别"写作的代表作家,然而,虹影的"超性别"写作更加别具一格,她的"超性别"写作是一种近乎彻底的性别"易位"写作,由表及里,淡化了传统女性意识的控制。
学车手记(一)女性学车初体验
作者: 暂无 来源: 轿车情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车窗   操控   坐车   道路   女性  
描述: 小时候,我喜欢看车却怕坐车,怕那种急速和头晕的感觉,长大后,我欣赏车也喜欢坐车,喜欢听着歌贴着车窗看风景。现在,我爱车并向往自己开车驰骋在道路上,追求一种可以自己操控的感觉。
中国女性时尚杂志畅销透视
作者: 张增峰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品牌意识   时尚杂志   受众   实用导向功能   女性  
描述: 本文从时尚类期刊的现状出发,从媒介研究的角度对时尚类期刊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其本体、传播手段和特点及其媒介价值和媒介文化等问题。在研究过程中,还借鉴了社会学、文化学和女性学领域的一些研究成果。本论文主要倾向于研究女性时尚类杂志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将对女性时尚类期刊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女性自审的不谋而合——四十年代女性文学
作者: 任一鸣   来源: 昌吉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丁玲   女性自审   四十年代女性文学   女性  
描述: 四十年代女性文学鲜明的特点是转向对女性本体的审视。这审视产生于女性文学的低潮期。女性文学的深层思考、女性意识新的转折——女性内审意识的觉醒 ,正是在女性文学的低潮时期酝酿成熟的 ,表现为两个分支
无处话苍凉——毕淑敏独特的女性话语特征
作者: 廖健春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毕淑敏   话语   特征   小说   女性  
描述: 中国当代文坛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女性作家历经从边缘向中心的艰难移动,逐渐消解了男性作家的文本话语中心地位,重构了不同于男性意识的女性话语境界。毕淑敏以异于男性作家的立场和态度,又以异于其他具有强烈
A·S·拜厄特的女权思想
作者: 蒋显文   来源: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占有   独立性   女权主义   男性   女性  
描述: 女性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和向往是女性文学永恒的主题。 A· S拜厄特的作品也不例外。但是她的有关由男性主宰的邪恶世界必将沉入海中 ,被压迫的女性世界必将上升到水面上来 ,成为世界的主宰的思想 ,她的女人
女性的智能优势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作者: 周艳丽   来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创作   思维力   记忆力   感知力   女性  
描述: 男性与女性由于外因和内因的影响 ,在智能上存在着差异 ,实践证明 :一般智能上 ,这种差异是可以忽略的 ,但在感知力、记忆力和形象思维力等方面 ,女性却有着男性所不及的优势 ,这恰恰是影响女性文学创作的重要因素。
孕育中的苍凉负重——对30年代有关女性孕育的文学阐释
作者: 赵亚宏   来源: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负累   传统   孕育   革命   女性  
描述: 孕育 ,是女性文学的主题之一。 3 0年代左翼文学中对女性孕育方面也广有涉猎。女性曾被作为一种失语的存在 ,一种无意识 ,并承担着严重的精神负累 ;女性在加入血与火的革命中 ,在面临孕育与革命的重大矛盾时 ,需要忍受更多的身心痛苦和做出更大的牺牲。女性是用生命去书写人生的
女性的觉醒与呐喊──“五四”女性作家群的崛起和她们的文学创作
作者: 陈建维   来源: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意识   崛起   觉醒   女性文学   女性  
描述: 几千年来,中国女性一直处于社会最底层,女性的文学创作无法与男性相匹敌,只是到了“五四”时期,在新文化运动的激荡下,女性个人的独立意识渐趋觉醒,于是出现了一大群女作家。女作家们以女性独特的眼光审视社会
< 1 2 3 ... 75 76 77 ... 111 112 11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