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2359 条
-
日常生活的“真实女性”:论《红楼梦》女性形象的情与欲
-
作者:
杨林夕
来源:
柳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欲
红楼梦
情
女性
-
描述:
《红楼梦》中女性形象是对其他古典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超越:她们除了德才兼备外,还具有丰富的情、正常的欲,却不流于粗鄙浅俗,而达到了情的日常化、欲的诗意化,因而具有全面而真实的人性,是有情有欲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统一的真实审美形象。
-
傲慢与偏见之我见犹怜:《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喻言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偏见
婚姻
女性
-
描述:
作为19世纪优秀的英国女作家奥斯汀在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描绘了英国女性的各种形象以及她们的婚姻观念。显示了女性意识和反抗精神在工业社会的复苏。
-
男权话语下的女性形象:论女权主义作品《飘》中赫斯嘉的话语权
-
作者:
刘盈盈
来源: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话语
赫思嘉
话语权
女性
-
描述:
《飘》被认为是一部女权主义的代表作,赫思嘉作为具女性觉醒意识的代表试图消解男权话语。然而,却不得不努力迎合主流权力,牺牲自我,从而由一个具新时代思想的活跃主体变为一个本质上缄默的被动客体,揭示了女性努力想得到话语权却不能如愿的二难矛盾。
-
羞感的缺失与人性的泯灭:以内米洛夫斯基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为例
-
作者:
王晶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羞感
女性
-
描述:
,灵魂又已欲化,身体与灵魂变异的同时,羞耻感也伴随着消失殆尽,没有了羞耻之心,人性在金钱和物欲面前就经不起拷问。本文欲从内米洛夫斯基的小说出发,探寻作者小说中女性的变异导致的羞感的消解与人性的丧失。
-
庭院深深锁几许:论李劫人“大河小说”女性形象的“旧式”
-
作者:
龙彦竹
来源: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河小说”
李劫人
旧式
女性
-
描述:
李劫人因“大河小说”独占中国文坛一角,小说中大胆而叛逆的女性群像因为表现出鲜明而执着的现代追求。一直备受论者关注。但由于传统的影响、时代的局限、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又使这些女性又不可避免地带
-
俄国文学作品中的“圣母”式女性形象
-
作者:
姜雪红
来源: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圣母
宗教
俄国文学
女性
-
描述:
推崇圣母玛利亚的东正教是俄国的国教,对俄国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圣母情结在俄国宗教的重要性以及对俄国代表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揭示了达吉亚娜、安娜、丽莎,索尼娅等圣母式女性
-
浅议宋代题壁诗词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悲惨命运
-
作者:
胡小燕
来源:
理论界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惨命运
题壁诗词
女性
-
描述:
题壁之风,自古有之,兴于中唐,以元白唱和为典型代表。迨于宋朝,蔚然大盛,在宋代诗话、词话和笔记小说中有大量题壁诗词的记载。在这些数量众多的诗词中,有一部分是女性创作的,真实地记录了她们的生活和情感
-
浅析媒介女性形象:当媒介女性形象置于消费主义文化背景下
-
作者:
林静
来源:
魅力中国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媒介
消费主义
女性
-
描述:
大众传媒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是一个引发、唤醒、塑造、强化某些文化元素和心理结构的过程。大众媒介正在乐此不彼的展示着女性形象的诉求,让受众尽情的吸允着媒介诠释的女性形象带来的乐趣,在媒介的营销策略中把
-
海伦娜的“心盲”与姜长安的“心锁”——比较《午间女人》与《金锁记》中两个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
-
作者:
饶贝蕾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姜长安
海伦娜
悲剧
女性
-
描述:
《午间女人》中的海伦娜本是一个聪明伶俐,坚韧顽强的姑娘,但在经历了接二连三的人生变故后逐渐失语,变成了一位"心盲"的女性;《金锁记》中的姜长安本是天真烂漫,单纯质朴的少女,因始终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最后戴上了"心的枷锁"。女性身份是这两个人物形象最显著的共同点,也成了解读她们悲剧命运的关键所在。
-
希腊神话中女性形象原型初探
-
作者:
祖晓春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
希腊神话
女性
-
描述:
当今学术界,对女性问题日益关注,人们探讨着男权社会对女性意识的影响,实际上这种影响一直可以追朔到古希腊神话,我们看到在神话中已包括了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对女性的基本认识。这种认识又被整个世界广泛地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