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题材 】搜索到相关结果 112 条
命运注定的女性:浅谈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的女性题材创作
作者:
呐喊
来源:
荣宝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拉斐尔前派
罗塞蒂
但丁
女性角色
十九世纪
女性题材
堕落女性
女性形象
油画
绘画创作
描述:
十九世纪的英国诗人画家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1828-1882)是拉斐尔前派(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绘画总是与其个人经历、体验有莫大的联系,画家对现实苦闷的表露有些是通过女性的境况来传达,有些是与著名的男性人物(例如意大利诗人但丁、哈姆雷特)①的同
我国传统仕女画与日本浮世绘美人画之异同
作者:
乔春梅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特征
日本浮世绘
表现手法
江户时代
艺术风格
人类史
女性题材
文化背景
女性形象
仕女画
描述:
纵观古今中外绘画,女性题材尤其美女形象作为"观赏"或"寄情"的对象历来都是一个永恒而又时尚的主题,不仅因其有着代表各阶级的功利性,更因其有着雅俗共赏的审美特征而广为人们所喜爱。对于女性美的描绘,其实在人类史前就已出现。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文化背景下,对各国的
论冰心笔下女性形象的嬗变
作者:
林荣松
来源: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冰心创作
女性题材
民族性格
三十年代
女性命运
五四时期
女性形象
现代女性文学
现代女作家
“爱”
描述:
冰心是中国现代女作家的杰出代表。从她被五四惊雷震上文坛的那一天起,便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人注目。她用自己成功的艺术实践,允分显示出被解放了的女性的文学创造力。 在冰心的创作中,写得最好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女性题材的作品。如果说冰心前期创作确实“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话,那么从三十年代开始则一攻婉约初衷而变得苍劲朴茂了。冰心笔下的女性形象同样经历了这种嬗变,这是冰心创作中,也是现代女性文学发展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台湾新电影中女性形象之刍论
作者:
石伟
来源:
当代电影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电影
五六十年代
八十年代
生活经历
四种类型
母亲
女性题材
女性形象
台湾电影
新浪潮
描述:
台湾的“新浪潮电影”发轫迄今,已走过八个年头。在它的影响和带动下,一批出自“新锐导演”之手,以中下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影片相继问世。作为台湾影坛的中坚,他们面对所处的社会现实,怀揣着历史使命感和探索意识,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与艺术追求,在电影创作中,塑造出一个个的女性形象,年积月累,形成林林种种之势。这些影片从各个角度再现了台湾女性的形象,多侧面地展示了女性的生活经历,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衍化成“新浪潮电影”中的一个重要支流和组成部分,受到评论界和观众的广泛关注。女性形象作为电影艺术中一个永恒的题材,在台湾早
“羞闲素淡”与“嗲甜糯嫩”
作者:
王亚军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告
民国
表现手法
新女性形象
真实生活
女性题材
早期
西学东渐
绘画
人物形象
描述:
谈及民国女性题材的瓷绘表现时,给人印象更多的是那种“千篇一律”的古代仕女造型。然而,在民国早期却有那么一部分新女性形象的瓷绘作品出现,即民国早期新女性瓷绘画,其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所演绎出的风格,足以使之与俗套的传统拉开距离,并成为风尚之物。如此标新立异的手法并不为瓷绘专有,在民国早期的其他艺术门类中也有类似的表现,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广告月份牌画,它的诞生和发展俨然是民国特色艺术发展史的缩影,以其绘画特点为参照,看民国早期瓷绘新女性瓷绘画别有一番意味。 自1840年中国国门被迫敞开的那一刻起,中国即以一种新的
“郭沫若的女性观及其创作中的女性形象”学术研讨会侧记
作者:
晨雨
来源:
郭沫若学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视角
理想主义精神
女性视角
女性观
女性题材
郭沫若
文学史
女性形象
郭沫若研究
学术研讨会
描述:
“郭沫若的女性观及其创作中的女性形象”学术研讨会侧记晨雨深秋时节的南国天高气爽,由厦门市文化局、中国郭沫若研究会举办的"郭沫若的女性观及其创作中的女性形象"学术研讨会于11月中旬在厦门市召开。郭沫若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独特而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
图像里的性别意识:从西方女性题材绘画中看审美的性别差异
作者:
唐吟
来源:
艺海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学出版社
女性艺术家
人类情感
视觉图像
艺术作品
女性题材
表现形式
女性形象
性别意识
男性
描述:
艺术世界是人类情感的世界,艺术作品是"人类情感的表现形式"(童庆炳,《现代心理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第3页),更是艺术家情感的符号化表现,也引发艺术欣赏者的情感体验和共鸣。艺术作品作为视觉图像,其中蕴涵着不同性别艺术家的情感、心理符号,同时,不同性别的观看者也能从艺
做一个有女性美的女子
作者:
翁晴为
来源:
西湖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人生需要
女子
办公室
女性题材
爱情
创作
男人
小说
写作时间
描述:
翁晴为 这两篇小说的写作时间相距八年,《麦穗》是我刚开始写作时的作品,而《温暖的办公室》则是最近一年的作品。两篇小说的主人公都是年轻的寻找爱情的女性。不同的是《麦穗》里的张微是个失败者,而《办公室的温暖》里的温暖是个成功者。女人的人生需要男人来点亮,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张微是个积极寻找婚姻的人,温暖却是个无心享受爱情的人。然而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我的小说一贯关注女性题材,由于自身是名未婚女性,我的小说可能更关注未婚的女性。一个能让某个男人关爱十年的女子一定是一个可爱的女子,光
低吟浅唱女儿心--读王翎徽的画
作者:
陶咏白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浮云》
女性意识
女性精神
生存状态
生命价值
女性题材
审美活动
女性形象
文化主体
描述:
低吟浅唱女儿心--读王翎徽的画
《渴望》与《女人三十》的女性形象比较
作者:
雷莉
来源:
当代电视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文化
格雷马斯
叙事文本
接受心理
女性题材
片尾
《渴望》
人物行为
刘兰芝
重庆电视台
描述:
90年代初,由中央电视台播出的长篇电视连续剧《渴望》,向观众展示的女主人公刘慧芳是一位刘兰芝式的“东方大善”;而最近由重庆电视台摄制的长篇电视连续剧《女人三十》,所刻画的女主人公潘悦则是另一种不乏传统美德的现代女性。虽然两部电视剧都讲的是女性题材,《女人三十》显然可以被称为完全意义上的女性电视剧。
<
1
2
3
...
8
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