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话语】搜索到相关结果 104 条
-
超越性别的女性生命体验——析老舍《月牙儿》的女性意识
-
作者:
张岳
来源: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欲描写
男性缺席
情绪化结构
女性视点
女性话语
-
描述:
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来研读就会发现,《月牙儿》小说文本充满了女性意识。具体表现在文本的情绪化结构、女性话语表达、男性缺席结构、女性的自省以及性欲等方面。作家老舍从小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以其对贫困的独特理解,他所呈现的女性形象既在显示下层妓女生活悲惨境遇的同时,又表现了强烈的女性独立意识。主人公的独立精神被现实的黑暗所吞没使小说的悲剧性达到了高潮。
-
论乌利茨卡娅作品中的创作主题:女性话语和人性悲剧
-
作者:
徐传毅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话语
家庭主题
两性冲突
人性悲剧
家庭观
-
描述:
本论文旨在研究柳德米拉·叶甫盖尼耶夫娜·乌利茨卡娅三部重要作品《索涅奇卡》、《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与《您忠实的舒里克》中的创作主题:女性话语和人性悲剧。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是俄罗斯当代著名的作家和电视剧电影编剧。作为当代女性文学之中最著名的代表之一,乌利茨卡娅与俄罗斯众多的男性作家的区别是,她具有对女性特殊的感觉和体验天生的才能,描写了多种多样的家庭纪事,而她尤其准确地成功研究了女性的心理状态。乌利茨卡娅出生于犹太知识分子家庭,她积极寻找到了自己的民族风格,即“家庭关系是所有伦理和道德的核心”。她对普通人
-
反叛的“家庭天使”:对“煽情小说”的女性话语解读
-
作者:
李天欣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煽情小说
福柯权利理论
女性话语
权利
女性主义
-
描述:
于1850年代兴起的“煽情小说”塑造了背离传统价值取向和世俗道德标准的新女性形象。这些新形象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对维多利亚女性形象的新认识与探讨。本文旨在从女性主义角度,在福柯的理论框架内,通过对三部著名煽情小说,《白衣女人》、《奥德里夫人的秘密》及《月光宝石》中的反维多利亚传统女性角色进行分析性研究,揭示煽情小说中所反映的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与女性意识的觉醒。本文将主要使用文本分析、文学总结、对比分析、例证法及总结法来分析三部煽情小说。传统的维多利亚女性一直被赋予“家中天使”的形象。然而,“煽情小说
-
追求女性话语—《玻璃动物园》中南方淑女的悲剧形象
-
作者:
周卓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女性话语
田纳西·威廉斯
南方淑女
受害者
-
描述:
田纳西·威廉斯系美国战后最出色的剧作家,他才华横溢,作品丰富,著有29部长剧,10余部独幕剧及短篇小说和诗歌。在其大部分剧作中,女性角色备受关注,尤其是南方淑女。威廉斯深受美国南方传统文化熏陶,南方主题几乎贯穿其整个创作生涯。威廉斯创造了大量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其中要数南方淑女的形象最为深入人心。他在《玻璃动物园》中刻画的南方淑女形象很好的诠释了南方淑女的细致与脆弱。阿曼达的强势与劳拉的柔弱形成强烈的对比。法国的女权主义学者露西·伊利格瑞提出要构建一种女性话语,强烈要求女性发明属于自己的象征语言体系,用理
-
西部女性自由路的探寻
-
作者:
时胜楠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社会
《伊甸之东》
斯坦贝克
女性话语
自由之路
-
描述:
约翰·斯坦贝克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同时也是最受争议的一位小说家。在他一生中,斯坦贝克创作颇丰、风格多变,其中有16部小说,6部记实性作品,5部短篇故事集。他的小说受到了来自读者以及批评家极大的关注。斯坦贝克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伊甸之东》是作者晚年的作品,这个时候的斯坦贝克已经被很多人认为创作力衰竭,这部小说也因评论家众口不一而不被看好。但是对于作者本人来说,这是他倾注了所有积累的创作技巧和创作精力而完成的,也是其他作品所不能超越的。《伊甸之东》主题宏大,学术界主要是从其主题、写作手法以及
-
男女双性话语下的《聊斋》婚恋小说
-
作者:
刘敬敏
来源:
青岛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婚恋小说
男性话语
交融
女性话语
《聊斋志异》
-
描述:
《聊斋志异》中的爱情、婚姻小说历来备受关注,本文从男女双性话语的视角入手,分析《聊斋》婚恋小说中男性话语、女性话语的表现形式,探索其中两性话语共存的原因。一方面,《聊斋》婚恋小说带有明显的男性话语霸权特征,主要表现有男性叙事视角、女性形象的客体地位和女性形象的艳情书写三方面,作品浓厚的男权意识与中国传统礼教精神的熏染有关,又与作者文人抒愤的创作心态密不可分。另一方面,蒲松龄在明清时代文学“主情”风尚的影响下,婚恋小说承接了中国文学中一脉相承的女权传统,流露出可贵的女性新意识,表现出女性话语的特征,如赞扬女
-
颠覆菲勒斯中心主义
-
作者:
仇湘云
来源:
扬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菲勒斯中心主义
女性话语
叙事
女性主义批评
-
描述:
多丽丝·莱辛(1919-)不仅是英国著名小说家,而且是现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代表性作家。莱辛经历独特,有着强烈的社会和文学使命感。她独特的女性意识贯穿于其整个文学作品之中,《十九号房间》、《青草在歌唱》、《暴力儿女》等作品均充分体现了她的女性主义思想。莱辛在其代表作《金色笔记》中成功地塑造了以安娜为代表的自由女性形象,以犀利的笔锋揭示了女性在现代工业社会和男权社会中所遭受的压抑和束缚及其尴尬的边缘失语状态,该书被后来的女性主义者奉为必读的“圣经”。本论文选用了《金色笔记》作为研究对象,尝试把女性主义批评理
-
女性主义视野中的新历史小说
-
作者:
徐卉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视角
女性经验
话语权力
女性话语
男性中心主义
-
描述: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受到西方文学文化思潮一定的影响和启示的年轻作家们,转入历史题材领域,创作了一大批小说,表达他们对传统小说讲述历史的方法的质疑和不满,并描绘出他们自己眼中独特的“历史”,这批小说称作“新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在创作之初往往是一些男性作家,他们在对历史的挖掘寻找和重新阐释中,虽然对主流历史观念进行了大胆的解构,但仍然表现出强烈的男性中心主义的色彩,在个人化的历史叙述中只能是完成了对原有男性权利和男性话语的复制,真实的女性历史再次被覆盖,女性的权利和话语再次失落。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通过
-
她们自己的声音
-
作者:
钱俊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权力
女性话语
声音
女性主义
都柏林人
-
描述:
《都柏林人》是詹姆斯·乔伊斯塑造女性人物最多的一部作品。都柏林的女性被认为是“受被压迫人们压迫的人”,但是仅仅就女性谈女性是不够的。乔伊斯常常将爱尔兰比作女性,因此有必要将《都柏林人》中的女性形象置于爱尔兰民族深受英国殖民压迫这一大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去考察。一方面爱尔兰民族在强势殖民文化面前逆来顺受、麻木不仁,另一方面她本身又是一股固守传统、排斥新生事物的压迫力量。在《都柏林人》中女性形象也具有这种复杂性,身处瘫痪的中心,她们遭受强大的父权制的压迫,她们有懦弱无知的一面,有敢于抗争的一面,有的与父权社会共谋
-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意识
-
作者:
李英兰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经验
女性意识
小说创作
女性话语
-
描述:
张爱玲是一个具有明确女性意识的现代女作家。1921年,她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典型的封建遗老遗少家庭,她的文学生涯也在上海开始。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现代女作家,在四十年代的上海迅速崛起,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红极一时女才子。在那个“肮脏、复杂、不可理喻的现实中”张爱玲似一颗彗星划了一道美丽的轨道,在浩淼的宇宙瞬间辉煌而过,留下了《传奇》和《流言》等惊世之作和无尽的论说与回味。她与上海这座远东第一大都会的关系是千丝万缕,难以言说的。当人们说起张爱玲的文学成就时,不能不提“十里洋场”的上海。上海造就了张爱玲,张爱玲是上
<
1
2
3
...
6
7
8
...
9
10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