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角色 】搜索到相关结果 339 条
命运注定的女性:浅谈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的女性题材创作
作者:
呐喊
来源:
荣宝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拉斐尔前派
罗塞蒂
但丁
女性角色
十九世纪
女性题材
堕落女性
女性形象
油画
绘画创作
描述:
十九世纪的英国诗人画家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1828-1882)是拉斐尔前派(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绘画总是与其个人经历、体验有莫大的联系,画家对现实苦闷的表露有些是通过女性的境况来传达,有些是与著名的男性人物(例如意大利诗人但丁、哈姆雷特)①的同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观念
作者:
陆敏
来源:
新闻记者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独立人格
广告创作
洗衣粉
女性角色
性别歧视倾向
媒介广告
女性形象
文化观念
父权意识
男权至上
描述:
五光十色的广告词及形象渗透进每一个公共和私人空间,它们在传递商品信息的同时亦在传播文化观念。这种文化的渗透力无所不在且越来越“深入人心”,成功地令受众视广告表意体系背后的意识为必然。其中,尤为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广告正愈来愈多地传递出对女性不公正的认识、评价。由这种不公正折射出现代社会中的父权意识作为一种文化力量仍然影响着媒介广告制作。 目前,在中国媒介广告中,女性的形象、位置、角色较明显地显露出性别歧视的倾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刍议
作者:
梅焕钧
来源:
泰安师专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七巧
张爱玲小说
人性
小说创作
《五四遗事》
女性角色
中国现代文学史
四十年代
《金锁记》
女性形象
描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女作家的小说创作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共同特点,即:她们都把笔力集中放在表现时代女性的命运方面。在看似从容超脱实则深深进入地描写疯狂世界里的女性疯狂这一点上,张爱玲可以说是第一个。作为一位具有浓厚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张爱玲的小说以她独特的象征手法、丰富的意象、淋漓尽致的心理剖析和纯熟的语言技巧,塑造了四十年代中西文化媾合下产生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并由此深刻挖掘了产生这一历史现象的社会文化根源和心理根源。本文仅对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内涵与意蕴作一初步探讨。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开始于四十年代沦
女性主义在世界美术史研究中的实践:以央美毕业论文为例
作者:
李建群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西方艺术史
女性角色
美术史研究
毕业论文
超现实主义
女性形象
性别研究
个案研究
女性主义艺术
描述:
作为一种新的方法和视角,女性主义在中国的世界美术研究中的运用仍然处在摸索阶段:作为性别研究的许多尝试在世界美术史个案研究中都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基本上是在摸索中前行。如何把一种来自西方的思潮和观点融入我们的专业研究中,并将之与我们中国文化背景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性别艺术研究,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坂东玉三郎:女形与艺道
作者:
萨苏
来源:
东西南北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京剧
戏剧
女性角色
艺术家
梅兰芳
演出
艺术形式
歌舞伎
描述:
“坂东玉三郎”在日本的地位,相当于梅兰芳在中国。他端庄、高雅的“女性”形象 经久不衰,在日本歌舞伎界之地位无人可及。 1919年,中国京剧大师梅兰芳第一次访日,精湛的表演几乎引发了一场“梅旋风”。这期间,一位名叫十三代守田勘弥的日本艺术家实现了他与梅兰芳同台演出的愿望,并为梅兰芳的艺术风度倾倒不已。 时隔89年,十三代守田勘弥的孙辈在中国上演了昆曲的经典剧目《牡丹亭》。其婀娜的身姿一出现在舞台上,观众中就有人忍不住惊呼——梅兰芳回来了!他,便是被称为“日本国宝级宗师”的坂东玉三郎。 坂东玉三郎在日本的地位
对大众传媒中女性文化与女性观的透视
作者:
赵彦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为人民服务
大众传播
女性观
女性角色
现实生活
大众传媒
女性文化
女性形象
女性社会地位
描述:
对大众传媒中女性文化与女性观的透视
媒介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文化思考
作者:
陆敏
来源:
新闻前哨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功能
男权文化
性别歧视
女性角色
广告创作
媒介广告
女性形象
文化观念
父权意识
男权至上
描述:
由于文化与媒介深深交联,故媒介通过符号体系表意时,能够而且必然执行着意识形态功能:将种种文化观念予以自然表达,使这些观念在人们心目中获得强化;并且不自觉认同,成为主体的内在期待;从而维系现有文化。所以,媒介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传递着文化、价值观念。媒介广告也不能例外。当人们日益慨叹广告之强大渗透力时,大概已深切体会到现代广告具备的另一功能——除表层功能:“推销商品”之外的深层功能,如英国学者威廉姆斯所言的“创造意义结构”。
歌剧《莎乐美》的女性文化诉求初探
作者:
朱宏波
来源:
剧影月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运动
女权运动
女性角色
文化诉求
歌剧创作
莎乐美
知识分子
女性形象
世纪初
施特劳斯
描述:
从18世纪后期开始,西方揭开了第一次妇女解放运动的序幕,并使这一运动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达到了高潮,一些富有独立思想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女性)发起了以自由、民主、平等为核心的女权运动。在社会生活中,女性逐渐走出被传统界定的"边缘",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主流社会的
当代美国女性电影一瞥
作者:
万勤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生活
女导演
当代美国
女权主义思想
女性角色
女权主义者
好莱坞
影片
女性形象
描述:
女性大抵占了全球总人口的一半,但女性电影在当代美国电影中却远远占不了一半。不过这也不值得义愤填膺,因为这与其说是男性“歧视”使然,毋宁说是商业运作的结果.当今好莱坞,动作片大行其道,幻想片也很走俏,其他类型的影片鲜有实座者,即使有,也只是偶尔爆个冷门而已。在商业利益至上的好莱坞,少拍或不拍不被看好的女性电影,乃是天经地义的事。 不过这也要看你是如何理解“女性电影”这一术语的。“女性电影”是最易引起歧义的电影术语之一。按
试析阿特伍德小说中女性的自我回归
作者:
代冰
来源:
外语与外语教学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浪漫爱情小说
女主人公
牺牲品
自我回归
《浮升》
阿特伍德
女性角色
试析
女性形象
受害者
描述:
试析阿特伍德小说中女性的自我回归大连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代冰导师杨俊峰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Atwood)在加拿大文坛享有很高的声望,她在小说、诗歌以及文学评论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作为一名女作家,她在作品中以细腻的笔触与独特...
<
1
2
3
...
26
27
28
...
32
33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