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嘉莉到珍妮形象变化看德莱塞女性观的转变
作者: 胡晖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道路   德莱塞   女性观   《嘉莉妹妹》   西奥多   主题思想   人物塑造   兰德   珍妮   创作思想  
描述: 小说《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是美国作家西奥多·德莱塞创作的两部长篇小说。小说向我们讲述了嘉莉和珍妮两位敢于向传统的社会思想发起挑战的女性形象。小说以悲情开始却又以悲剧结束,体现了作家创作思想的微妙性。要进一步解读德莱塞在小说中渗透的女性观,我们有必要对作品以及两个女主人公进行一番审视。长篇小说《嘉莉妹妹》是德莱塞在创作上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小说用反传统性的创作思想,为美国
试析视觉文化中如何抵制女性的“被看”
作者: 夏旭光   来源: 大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文化   男权社会   社会性别意识   女性观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主体意识   男尊女卑   女性形象   男性   性别平等  
描述: 在男权社会诸多因素的作用下,女性被看、女性按照男性的标准来自觉地塑造自己、女性被边缘化、刻板化等等都不是最可怕的,最令人恐惧和无奈的是当"男尊女卑"已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时,女性认同并参与到男权社会的建设之中,对自身无社会地
《镜花缘》的女性观
作者: 宫新竺   来源: 现代营销(学苑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镜花缘   传达   女性观   女子   才女   武则天   挑战   男尊女卑   女性形象   李汝珍  
描述: 《镜花缘》并不是单一的表现女子的才学,而是将女性置身于广阔的社会当中。李汝珍用他独特的视角、犀利的笔触塑造了一群形象命运各不相同的女性形象,通过这些女性形象来传达他对女性的关怀和进步的女性观。这些女性在争取
《良霞》中的女性美的现实意义
作者: 张菱   来源: 山海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感悟生命   女性观   女性价值   外在美   生活变迁   生活美   女性形象塑造   凤群   女性审美  
描述: 小说中塑造典型人物,集万千人的性情于一个人物身上,这也正是小说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审视社会、感悟生命的原因之一。女作家李凤群的小说《良霞》通过良霞一家人伴随着生老病死,也伴随着社会发展的生活变迁和人物内心的波折与成熟而呈现出一个比小说文本更广阔的世界,从中可以读到人性,读到对自由的理解,更不能忽略的是文本中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塑造而传达出的对“女性美”的探讨。本文将着眼于小说中主要女性形象对文本传
沈从文小说中的女性观研究
作者: 陈果   来源: 牡丹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边城》   女性生命   沈从文小说   女性观   中国文学史   文学发展史   男权意识   女性问题   五四文学   翠翠  
描述: 沈从文擅长塑造女性形象,女性形象几乎贯穿其毕生创作的小说中,他对女性的理解有独特的理解和认识,这从他的小说作品中可见一斑。以沈从文的小说为基础,分析沈从文小说中的女性观,从而引发我们对现代女性所面临问题的思考。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女性问题一直是大众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沈从文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他一直关注中国女性的处境,对如何改变传统女性的命运进行深刻思考,与其他作家不
A Mirror of Their Own:Representation of the Female Body in Sex and the City
作者: Lingling   MIAO   来源: 比较文学(东方与西方)(英文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体焦虑   生存困境   男权文化   都市   女性观   女性气质   自身价值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生命意义  
描述: 一本文通过细读美剧《欲望都市》文本中对于女性身体大胆的另类呈现,主张其作为一面女性主义的镜子,反映了女性的身体焦虑和生存困境。此外,该剧塑造的独立、自信、积极追寻自身价值和生命意义、同时勇敢追求身体愉悦的都市女性形象,挑战了传统男权文化中主流媒体对于女性身体以及女性气质的话语呈现,为女性观众开启了通向自我认知的重要渠道,并以镜像方式赋予女性面对自己、掌控生活的力量和信心。
从《走向末日》看厄普代克的女性观
作者: 靳相茹   张瑞红   赵丹   来源: 牡丹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小说家   厄普代克   女性观   美国中产阶级   女权运动   负面形象   女权主义   瑞娅   夫妇们   道德责任感  
描述: 美国当代小说家厄普代克以描写美国中产阶级而闻名,但是他作品中的众多女性也值得探讨,这些女性形象很多都负面形象,无论来自哪个阶层,没有一个具有良好的行为或道德责任感。这些女性形象体现了作家对女性的主观曲解,但是在另一方面作家又对此非常清楚,对女性是充满同情的。本文以《走向末日》为例,分析了厄普代克的女性观。一、引言20世纪60、70年代,随着美国女权运动风起云涌的发展,各种探讨女性意识、女权主义问题的
当代西方女性主义电视批评的四种视角
作者: 吴晓川   蒋忠波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电视节目   电视批评   女性观   女性角色   西方女性主义   受众   肥皂剧   女性形象   研究领域  
描述: 复旦学者曹晋指出‘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乃是引领学术前沿的研究门类。(1)在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领域中,女性主义电视批评起步较晚。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影视研究的觉醒和成熟,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改变,大西洋两岸一大批女性电影学者终于
天使或恶魔——对《辛白林》中的女性两极形象的分析
作者: 彭莹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意识   白林   顶峰时期   传奇剧   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观   女性角色   女性研究   女性形象塑造   经典文学  
描述: 《圣经》是对欧洲女性研究认识的经典文学著作,其塑造批判了大量性格迥异的女性人物形象,对后世的女性主义批判文学起到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圣经》本身为宗教文学作品,其宗教意识较为浓厚,因此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可以笼统地分为天使与荡妇两种角色。20世纪60年代是女性主义文学发展的顶峰时期,其主要以历史经典女性角色等进行创作,实则是一种对女
浅析《聊斋志异》中蒲松龄的女性观及其进步因素的成因
作者: 李川   来源: 唐山文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下层人民   女鬼   女性观   聊斋志异   封建残余思想   政治文化中心   时代洪流   罗子浮   鸦头   女商人  
描述: 在崇尚理性和女子贞操的大时代洪流中,蒲松龄反其道而行,塑造了一系列敢于冲破礼教束缚,大胆追求爱情、文化、经济权利的女性形象,具有进步意义。但其女性观并未完全超脱时代,仍保留有大量封建残余思想,比如看重子嗣和女子的忠贞,向往妻妾和谐局面。其进步因素成因有齐文化的女性品质的传统、与下层人民广泛的接触、理学禁欲压迫下的反抗以及家庭优秀女性的影响,而其封建残余思想则是由阶级与时代的局限性所决定的,因此是不可避免的。总体观之,蒲松龄女性观的落后因素掩不住进步的光芒。
< 1 2 3 ... 55 56 57 ... 61 62 6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