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文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2579 条
-
阿拉伯女性的觉醒
-
作者:
张洪仪
来源:
阿拉伯世界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活
世界妇女大会
女作家
性别觉醒
古代文学
文学研究界
阿拉伯社会
女性文学
社会问题
阿拉伯文学
-
描述: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今秋在北京召开,我国阿拉伯文学研究界很自然地将目光投向了女性文学。无论当代文坛对女性文学如何定义,诸如其作品是由女作家完成并具有女性独特文采的,是描写女性生活抒发女性对生活的感受,或是立足于女性性别觉醒,要求看待社会问题要用性别的眼光等等,女性文学总归是存在的,而且业已在当代阿拉伯
-
论《飘》的女性意识
-
作者:
杨玉珍
来源:
吉首大学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流社会
父权社会
现实主义
女性意识
思嘉
《飘》
贤妻良母
女性文学
历史变革时期
女性自我意识
-
描述:
论《飘》的女性意识
-
论《传奇》
-
作者:
于青
来源: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奇》
曹七巧
张爱玲小说
失落者
《红楼梦》
《倾城之恋》
《金锁记》
女性解放
女性文学
原罪意识
-
描述:
1943年的现代文学史上,应该毫不犹豫地记录下《传奇》的名字。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年应是“传奇”年。 当然,关于这一年应该大张旗鼓地记录下张爱玲《传奇》这本杰作的原由和意义,是需要时间和文明的演进来证实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正在证实这件“悬案”。《传奇》的
-
当下写作潮流扫描
-
作者:
金理
来源:
同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
反帝反封建
民主与科学
社会变迁
当代文学
直面人生
抗战时期
个人化写作
女性文学
创作潮流
-
描述:
1.个人化写作:以个体的生命直面人生 "个人化写作"这个概念通常用来描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当代文学,尤其是女 性文学和"新生代"小说的变化与趋向:作家们不再按照对社会、时代的共同理解来进行 创作
-
是姹紫嫣红还是花开花落
-
作者:
凌鹰
来源:
理论与创作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界定
作家
《后花园》
时尚
新加坡
文本
创作
女性文学
-
描述:
很多人都说余艳是个时尚作家。对这个新派生出来的对作家类型的界定,我不知余艳是否认定?“时尚作家”到底是指—个作家的创作文本还是作家本身具有这种称谓的衍生指向?就我对余艳和余艳作品的了解,我不是特别认同这种界定。尽管我也知道,余艳—夜走红而成了“时尚作家”,更多的因素是基于她那部在国内读书界畅销日久并以数个版本被推介到新加坡、泰国、香港、澳门的《女性词典》。但是,在我承认《女性词典》的确闪烁
-
琦君散文及五○、六○年代女性创作位置
-
作者:
張瑞芬
来源:
台湾文学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literature
Giene
Prose
feminine
五○年代
散文
琦君
女性文学
Ih
-
描述:
琦君(潘希珍,1917-)散文,作為當代臺灣女性散文典範之一,其抒情溫婉,夙與張秀亞、艾雯等人並稱,在五○年代的相關論述中,甚且與朱西甯等反共作家一起,被列入「主導文化」、「主流價值」之中。張誦聖〈臺灣女作家及主導文化〉即指出,琦君及其同時代女作家,女性特質加官方意識,使她們得到了額外的正統性,並在文學生產場域中分配到很大的發展空間。 本文以表列方式,詳明五十位(包括琦君)戰後第一代外省來臺女作家於文壇的寫作位置,與她們之間的背景、年齡、私誼關係,並從中得知,在三百餘名「臺灣省婦女寫作協會」成員中,以琦君
-
《红楼梦》女性观与明清女性文化
-
作者:
薛海燕
来源: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红楼梦》
“意淫”
贾宝玉
从众心理
女性文化
女性文学
明清时期
曹雪芹
独立品格
-
描述:
《红楼梦》女性观与明清女性文化
-
中国第二届女诗人作品研讨会举行
-
作者:
暂无
来源:
绿风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内地
新世纪
研讨会
女诗人
广东省
女性诗歌
作品
女性文学
评论家
现状与发展
-
描述:
为检阅新世纪女诗人的创作实力,进一步推动我国女性诗歌的发展,“五月清新·中国第二届女诗人作品研讨会”5月20日至23日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和美国的女诗人及女性文学评论家70余人聚首清新,就女性诗歌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热烈的对话。
-
女性:认识你自己:论新时期女性自审意识的觉醒
-
作者:
任一鸣
来源:
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灵魂
《玫瑰门》
张爱玲
生命本体
新时期
王安忆
认识你自己
女性自审
自审意识
女性文学
-
描述:
“未经批判的生命是无价值的。” ——苏格拉底 新时期之初,女性文学最早从追寻理想爱情之命题崛起,很快,转向对女性作为社会人自我价值的寻求。作为披荆斩棘的先驱者,张洁们在“女人不是月亮”这一抗争性的命题内完成了昔日的辉煌;继之,年轻的刘西鸿则以崭新的特区女性风貌,亮出了“女人也是太阳”的自豪,她们以新时代女性的潇洒风采,完成了几代妇女为之奋斗的理性超越,使张洁们求索的沉重找到了炼狱的出口。
-
追寻爱的和谐——对新时期女性文学性爱意识流变的片断思考
-
作者:
刘蕾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本体
孤独感
新时期
王安忆
文化模式
情与欲
弗洛伊德
女性文学
性爱意识
女性情爱意识
-
描述:
那句镌刻在阿波罗神殿上的著名箴言“认识你自己”表达的全部人类智慧,促使新时期女性文学将关注、探寻、思索的目标对准了既是认识主体又是认识客体的人自身。女性文学的情爱意识经过了苦难岁月的锤打,与传统的伦理道德进行了一番艰苦的较量,继而进入了对生命本体进行探索的河道。性,作为人类存在的一个基本问题,在久遭禁锢之后开始出现于文学的创作视野中。性爱不仅是人的本性的自然构成因素,同时又是一个承载了丰富的社会文化意蕴的社会现象。古人曾言食色乃人之本性,那么作为人类基本属性之一的性爱便应理所当然地走进文学的殿堂,因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