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女性意识的冷峻抒写:“血浓于水”的《血玲珑》
作者: 宋阳   来源: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毕淑敏   《血玲珑》   女性意识  
描述: 《血玲珑》作为毕淑敏的后期作品,已经较为明显地呈现出女性意识的自觉。毕淑敏将一系列女性形象设置在"无父"的情节结构中,以女性人物来主导故事发展的节奏和脉络,更为突出的特征在于毕淑敏将女性角色置身于悲苦起伏的人生长河中,以此展现女性个体的生命体验以及独具特色的女性意识。
军旅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军人形象的建构
作者: 龙艳   来源: 今传媒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男性化   女性意识  
描述: 中国哲学最早就规定了两性的分工,中国家庭婚姻中的男女分工也界定为"男主外,女主内"。军旅题材电视剧中,男性与英雄是永恒的主题,女性始终处于其边缘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女性军人在电视剧中得到了更多的表现。女性军人形象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从最初的作为男性附庸的女性形象到"男性化"的女性形象以至于后来出现的带有"女性主体意识"的女性形象,这种变化不仅越来越接近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的成长,也使得女性形象重新被建构起来。本文梳理了军旅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军人形象的变迁,同时也探讨了发生这些变化的背后的原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探析
作者: 汪婉华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探索分析   张爱玲小说   女性意识  
描述: 张爱玲作为我国的民国才女作家之一,张爱玲本身的存在就是民国时期一道亮丽的风景,评论家一点都不吝啬对张爱玲的赞扬。张爱玲的小说中塑造了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张爱玲也在试图探求女性意识的觉醒。本文首先分析张爱玲小说中女性意识和婚姻的关系,其次探求张爱玲小说中女性意识和男性的关系,最后揭示张爱玲小说中女性意识研究的价值。
论张之亮电影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胡雪梦   来源: 当代青年(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张之亮   女性  
描述: 香港电影的繁荣很大程度上离不开类型电影的成熟,而类型电影又素来以男性形象为本位立场,女性形象常是缺席或出于边缘位置的。比如吴字森的影片。她们多以“他者”的形象出现,成为被男性拯救的弱者,或是成为男性教化的对象。正如传统好莱坞电影对人物关系的设置一样(主体、对立体和输出体),通常意义上,女性都是扮演着辅助或阻扰男性的角色。而在张之亮的电影中,这样的人物图谱被打破,他的电影多女性为题材,尤其是边缘化的女性群体。同时在叙事的过程中打破男性视角的霸权。从女性主体出发,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成长历程。不得不说,这构成
论陈染文本的女性意识及生命体验
作者: 白友胜   来源: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恋   孤独   逃离意识   女性意识  
描述: 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以《私人生活》、《与往事干杯》、《无处告别》等经典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陈染小说进行深入分析可知,强烈的女性意识是陈染文本最大的特色。陈染以女性的切身体验作为其创作源泉,在根深蒂固的男权文化的压抑下,努力发掘女性叙事的隙缝,把传统的男性形象与女性形象进行颠覆性书写;站在女性立场的角度上时刻揭示出女性人物的强烈女性意识,表现出女性明显的自恋倾向。无以名状的心灵孤独是她们的一种生存体验,是保持个性、保持独立精神的武器,陈染笔下的女主人公大多试图不断地冒险、逃离,逃离意识更多的是指灵魂的逃
流淌于文字间的女性意识——王安忆小说中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郑春萍   来源: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安忆   女性意识   商业化  
描述: 王安忆的许多小说作品都流露出了她的女性意识,表现出她对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关注。王安忆小说作品中塑造了三类女性形象:(一)受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影响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相背离的现代女性;(二)在大众传媒和工业文化影响下日益商业化的时尚女性;(三)依恋家庭,甘心做平凡人的中国传统女性。中国女性解放的阻力更多的来自女性自身,全面彻底地解放女性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从莎菲到杜晚香——试论丁玲创作中女性形象的嬗变及其内涵
作者: 李春梅   来源: 韶关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文化   女性意识   嬗变   女性形象  
描述: 从莎菲到杜晚香,丁玲塑造的女性形象经历了从张显女性主义到女性意识逐渐淡化乃至于泯灭的嬗变过 程。这是女性在进入革命主流意识形态过程中受男权文化思想作用的必然结果。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曲健   来源: 神州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蒲松龄   《聊斋志异》  
描述: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以其优美的文笔描写了众多女性艺术形象。她们个性鲜明,风格各异,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些女性形象中,显现了进步的女性意识。本文拟从经济、文化、爱情三个方面入手,选取典型女性形象,阐述《聊斋志异》中所折射的女性意识,并简要探讨形成所述女性意识的原因。
从《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到《乐观者的女儿》:试析南方女性意识的觉醒
作者: 李艳芳   来源: 知识经济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女性意识   南方传统   女性形象  
描述: 福克纳是南方文学的杰出代表,《献给埃米莉的玫瑰》是他优秀的短篇小说代表作,讲述了一位美国南方女性的爱情悲剧。美国南方著名女作家尤多拉·韦尔蒂的最后一部中篇小说《乐观者的女儿》描写了美国南方麦凯尔瓦一家的婚姻生活状况。这两部看似简单的小说却反映了从南方淑女神话的破灭到南方女性意识觉醒的过程。本文从南方传统、父权社会和女性的抗争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从神话到破灭的过程与成因。
夏洛蒂·勃朗特的女性意识分析
作者: 余宁   来源: 前沿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社会   女性意识   维多利亚时代   夏洛蒂  
描述: 夏洛蒂.勃朗特是世界上伟大的女作家行列中的一个奇人,她的自传体小说《简.爱》经过150多年的考验,经久不衰,已经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据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她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刚强、独立、坚定、争取自由平等的新女性的榜样,是彻底的女权主义者。在对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塑造过程中,夏洛蒂并不认同由男性社会规定的女性的淑女身份,更多地否定了社会性别观念,而强调女性作为个体的人的价值,强调女性的独立人格和内在价值。
< 1 2 3 ... 40 41 42 ... 248 249 25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