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意识】搜索到相关结果 2492 条
-
女奴时代的谢幕——张爱玲《传奇》思想论
-
作者:
于青
来源: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狱
女性意识
张爱玲研究
女性世界
传统意识
国民性
新女性
女性文学
传奇
五·四
-
描述:
张爱玲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谁都不会忘记二十世纪初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令人侧目的“新女性”,然而谁也会在心里对不仅仅是女性文学狂热时期根基的虚弱暗暗摇头。然而,有一个作家在悄悄地做着许多热血作家所不曾注意的工作,她就是张爱玲。她为女性文学掀开了女性心狱充满疮痍的一页。她真实地掀开了黑夜里女性生活的残酷画面。在中国女性作家里,还没有一个人象张爱玲那样以对女性的深切同情和关注去孜孜凄惨于女性悲凉命运的写生。所以,有人说“鲁迅之后有她,她是个伟大的寻求者。”(胡兰成《评张爱玲》《杂谈》四四、五),固然,这里的评价有
-
拓荒的工程探索的实绩:《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评介
-
作者:
黄桂元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女作家
女性意识
心路历程
中国女性文学
女性文学传统
女权主义批评
文学史
女性文化
二十世纪
-
描述:
拓荒的工程探索的实绩──《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评介黄桂元当二十世纪渐入黄昏的时候,我们会意识到,对于人类社会文明的思想成果与心路历程该有个科学的观照与深入的把握了。编撰《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盛英主编,主笔,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可以...
-
20世纪湖南女性文学的整体轮廓及女性意识的流变
-
作者:
朱小平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20世纪
女作家
妇女解放
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文学
中国女性文学
文学创作
性别意识
湖南女性
-
描述:
20世纪湖南女性文学的整体轮廓及女性意识的流变
-
夏娃,走出伊甸园:中国现代女性文学衍变历程
-
作者:
韦玲珍
来源:
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主人公
女性意识
伊甸园
男权意识
女性解放
现代女性文学
“人”
女性觉醒
中国女性
-
描述:
夏娃,走出伊甸园:中国现代女性文学衍变历程
-
并非“补充”与“界限”,只是“生命”与“生存”——浅论娜夜的诗
-
作者:
慕芳
来源:
诗探索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女性意识
女诗人
女性诗歌
女性写作
爱情诗
生存体验
女性文学
个人化写作
女性主义
-
描述:
20世纪70年代末,女诗人舒婷以一首具有鲜明平等意识的《致橡树》唤醒了文革中长期处于封闭的和无性别的女性诗歌世界,诗歌中的爱情是以女性的独特艺术视角来表现的,缺乏鲜明的
-
当代女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演变考察
-
作者:
董慧芳
来源: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绝望
侵犯者
同情
孤独
女性意识
"缺残"
一厢情愿
宽容
工具
-
描述:
张洁的《方舟》、铁凝的《对面》、陈染的《私人生活》、卫慧的《愈夜愈美丽》是分属不同时期、风格各异的几部作品。通过分析作品中的男性形象演变,可以找到新时期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发展脉络。
-
论《飘》的女性意识
-
作者:
杨玉珍
来源:
吉首大学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流社会
父权社会
现实主义
女性意识
思嘉
《飘》
贤妻良母
女性文学
历史变革时期
女性自我意识
-
描述:
论《飘》的女性意识
-
世纪之交女性散文的心灵内蕴
-
作者:
张鹏
来源:
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英琦
作家
男权社会
女性意识
女性散文
思想
家庭
作品
知识女性
心灵
-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散文热”的大潮,“女性散文”创作阵容迅速扩大。张洁、舒婷、李天芳、唐敏、素素、王英琦、梅洁、叶梦、斯妤、韩小蕙等女性散文家的出现,使一度冷落暗淡的散文园地变得流光溢彩。由于思想个性的解放,封闭状态的突围和艺术视野的扩展,女性散文家取得了骄人的创作实绩。透过女性散文作品,我们可以清晰地把握世纪之交女性散文的心灵内蕴。一、情感流露的心灵独白爱情、亲情、友情、家庭一直是女性散文描写的主要内容,也是女性意识中“温柔多情”的直接载体。世纪之交的女性散文创作应该看作是“五四”女性文学创作
-
当代女性文学的亮点:读唐敏《女孩子的花》
-
作者:
苗立源
来源:
语文月刊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女性作家
生命本体
女性意识
生存状态
散文创作
女性生命体验
水仙花
人生
当代女性文学
-
描述:
80年代中期以来,散文创作中出现了一股人生热,作家们对生活关注的侧重点向人本身倾移,多写人的生存状态与生命体验,而女性作家更是在自己的作品中,执著地追求一种女性生命体验的展示,将女性主体和女性意识阐释得淋漓尽致。一时间,审美题材重心的移向人生、人性、生命,成为热门话题。唐敏发表于《福建文学》1996年第7期的《女孩子的花》,就是一篇对生命本体进行探究的佳作。
-
四十年前的月亮——张爱玲《传奇》对现代女性文学的贡献
-
作者:
李缨
来源:
零陵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奇》
张爱玲
人性
女性意识
四十年代
婚姻
作品
现代女性文学
七巧
女性传统
-
描述:
“……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青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的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象朵云轩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这是张爱玲《金琐记》中一段著名的话.张爱玲是我国现代文学上一位独具风格的女作家,崛起于上海成为孤岛,沦陷已成定局后的上海文坛,其作品宛如未经清扫的战争废墟上长出